阳西习俗--婚嫁
阳西人的婚嫁仪式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既隆重又繁琐,夹杂许多迷信色彩,解放以前,阳西人的婚嫁总的来说是封建婚姻礼制,解放后有较大的变革,但有的地方仍保持汉民俗婚嫁基本礼仪,而且满带阳西特色。
阳西过去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男十八、女十六),由双方家长请媒人(俗称媒婆)代为物色配偶,媒人按“门当户对”选取对象,向双方家长介绍男女的年龄、品行、家庭状况,如果双方家长同意,便将婚嫁男女的生辰八字(俗称年庚)分别写红纸上,由媒人送给对方,然后双方各请术士(俗称算命先生)推算是否相生吉利,或求神问卜,如无相冲,再把各自年庚放祖宗牌位上。在一定时间如没不吉利事情发生,双方家长便可正式会面,互提婚嫁条件、商定聘金、礼饼、食物和嫁妆等,订立婚约,择定吉日,举行文定仪式。这一阶段全由双方家长作主。双方儿女未见一面。
封建社会末期,一些开明家长,在定婚之前,会让双方男女见上一面,会面地点由双方商定,俗称“相睇”,如双方见过无意见,即由父母作主男方给女方下聘礼,女方接受了聘礼,便被视为男家的人,婚期由男方去选。
男方选定婚娶日期后,通知女方,派人把写着婚娶日期的帖子送到女家屋里,俗称送“日子单”。女方接下后,各自向亲友发出婚筵请柬。婚期前一天,白天雇请“喃呒先生”为新娘脱俗,晚上设筵招待亲友,俗称入厨。
到迎亲这天,男方一早派人送来彩礼,彩礼多少,视男方贫富而定。女方则在此之前准备嫁妆。结婚当日,男方迎亲队伍先放爆竹志庆,再由媒人坐青衣轿引路,堂信手持红柬礼盒随后,跟着是迎娶新娘的花轿,随后是吹打手仪仗队,女家设筵招待迎亲队伍。饭后,新娘行出乘轿与迎亲队伍返回男家。
阳西女子出嫁这天,要做很多礼节。一要梳妆,二要开面,三要人喂饭,四要人送出。送出时,要由母亲撒米,边撒边念些祝福语。女子行出时,不许脚踏门槛,不许回头望父兄,还要放出哭声,才表吉利。
晚上男家设宴款待宾客。舅父居首席,新郎插花挂红,由伴郎陪着门口恭候。迎亲队伍回来,放过鞭炮,新郎在门口站在凳子上,手拿纸扇,等新娘经过时,轻轻在新娘头上敲三下,意思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日后要听男人管教。新娘进屋后,新人的陪嫁要由新郎打开,一一验看,并双手迎上头顶,让众亲友过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