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若梅

家乡区县: 浙江省桐乡市

曾经,我的最爱不是梅,是荷。
儿时的我,很不屑风雨又黄昏中的这点点碎影,到时钟情于那惹眼的秀荷。上学路上,郊外田间,总会有一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荷塘。夏日,在一塘翠绿中,那荷嫩生生、红纷纷地挺然其间,洁净欲滴的秀色,清新诱人的香气,总令孩提时的我久久驻足。后来,周敦颐的《爱莲说》让我知道这清雅美丽的荷,是百花中可敬的君子,是红尘中清廉的仁者。于是,在那些飘着清芬荷香的夏夜里,我有了一个红纷纷的梦……
如今,荷那唯我而又忘我的盛装绽放的姿态,依然刻骨铭心,只是梦中那清丽的形象,不知何时已成了冰姿玉骨的腊梅了。
没有荷的半亩方塘,驿外幽谷,亦或小院墙角,梅不择地势,只是默默地扎根,默默地成长,一任冰风雪雨扭曲自己纤细的身腰。是啊,数九寒天,千里冰霜又能奈梅何?“冰花绽蕊,朱粉深匀,修得天然红晕,青枝舞素裙”,没有荷绿肥红肥的妖娆,迎风弄姿的惬意,干枝瘦影的梅硬是在苦痛的枝节上燃起了朵朵火焰。这火焰点燃了团团白雪,也点燃了寒寂的冬天。“何来冰雪凝平地,力翰春回竟是谁?”梅红化雪,暗香融冰,这点点滴滴的春水最终堆起了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梅呢?悄然绽放的她,已在一片喧嚣中从容离去,静静地等待下一个寒冬,下一次绽放……
这就是梅。瘦而不馁,香而不媚,任寒风彻骨,她只顾把毕生的心血凝成一片丹红,在命运的灰色上涂抹明艳的色彩。无意争春,但那分高标意蕴却在花香清影中沁入我们的心田,让人神往不已。
梅花列入“君子”之数,不知起于何时?总之,它的象征意义与日递进,日显丰盈完足。这可能与两宋所处的社会弱势及文人士大夫遭际有关。因而愈到末期,愈到时势式微、衰替之时,梅花所含的意蕴越发被强烈地描摹生发出来。连冰清玉洁的水仙还“只比寒梅无好枝”呢!
梅花一般有凌寒无畏、独立不随、避常脱俗和信守高洁这类特色,即所谓“梅格”耳。“俏也不争春”;其实那清高不从众、守志不附流才是它的本色。于是才成为正直高放的古今文化人、知识分子颂赞的对象。以梅格喻人格,以梅品比人品,便能对人事、人生万象发出众多的议论来。做人要像梅花一样保持高洁优雅的品位、品味,着实不易。谢枋得用了“几生”这个词,表明人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修炼”,还未必达得到“梅花”的境界呢!
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天地寂寥山雨歇”,回首过往,人生的风雨历程中,那朵红梅已悄然走进我的生命,点燃了我雪中的脚印,于是渴望有一天,自己的骨缝里也能绽开点点花蕊,时时燃起生命的火焰。
人的生存是第一义的,物质需求不可或缺。而人的追求原多样化,其中精神追求更不可缺。所谓“学会做人”,根本上说,即是学道德境界、人格完美。“梅花”的象征义即寓之。
“几生修得到梅花”,假如可以,我情愿做一株腊梅。

yamei(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