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 “Web 2.0”的概念开始于一个会议中,展开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部分。所谓互联网先驱和O'Reilly公司副总裁的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所谓的“崩溃”迥然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动的新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共同之处。那么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那场泡沫的破灭标志了互联网的一种转折,以至于呼吁“Web 2.0”的行动有了意义?我们都认同这种观点,Web 2.0会议由此诞生。在那个会议之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Web 2.0”一词已经深入人心,从Google上可以搜索到950万以上的链接。但是,至今关于Web 2.0的含义仍存在极大的分歧,一些人将Web 2.0贬低为毫无疑义的一个行销炒作口号,而其他一些人则将之理解为一种新的传统理念。 Blog——博客/网志,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 web2.0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RSS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WIKI——百科全书,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特征 1、多人参与 Web1.0里,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站长)定制的,比如各门户网站;而在Web2.0里,则是由机构和个人共同提供资讯。 2、人是灵魂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互联网信息源。Web2.0的灵魂是人。 3、可读可写互联网 在Web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而Web2.0是“可写可读互联网”。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信息供稿,但在大范围里看,贡献大部分内容的是小部分的人。 4、Web2.0的元素 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以BBS和博客为主要代表,“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并存。例如RSS、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会书签、SNS、社区、分享服务等等。博客是Web2.0里十分重要的元素,因为它打破了门户网站的信息垄断,在未来里,博客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营销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工具,和传统的web 1.0不同,web 2.0改变了网络浏览信息获取的方式,RSS信息聚合技术的出现,使网络使用者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到相关主题的内容信息。像《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类传统媒体的网站,现在都已经开始借助聚合技术把新内容“推送”给用户。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群环境,web 2.0使得具有特殊个人喜好或者共同用户体验的顾客群体可以通过虚拟社群的形式,建立起某种经常性的联系。 当网络社群的参与者分享个人喜好或者共同体验,并通过网络跟贴或发表新贴表述意见时,浏览信息所获得的用户体验可以得到提高。这种用户体验分享的方式,达到的效果已不仅仅是单个的累加,而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社群”的概念开始在互联网的环境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盛行。而今,这种网络社群正在逐步在向线下转移,进入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 个人喜好与用户体验此刻也开始真正成为市场细分的标准,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市场营销专家们一再强调的收入或地域原则什么的一种营销。Web 2.0的网络社群的盛行正在使地域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 Internet Visionary公司的Chris Tinney 说,“Web 2.0与目前通行的商业理念,存在冲突。”他给网络营销商的劝诫是“不变革,就淘汰”。“如果继续沿用你以前的方式,很快你的网站就会失去新意,与世隔绝、呆板无趣。” 所以对于Web 2.0项目的投资,都是基于一个非常理想的观念: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引诱人们聚到一起来创造内容、分享专业知识,以及通过社会互动来寻求平衡。web 2.0的出现使得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在乎消费者切身的感受也切切实实的利益。 “更加专注的态度,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态度,web 2.0非常注重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要求营销工作人员提供区别于传统服务的创新态度,更加注重表达个性化的体验,设计个性化的操作功能以及简洁友好的界面,不断激发用户产生强烈的互联意愿。 Blog营销 1、公益性 这是一个优秀博客的素质所在。通过博客赚钱没什么错,但是不要在一个还没有多少流量的新博客上放上20个广告。写一些好的文章,等获得一些流量之后,你可以考虑逐渐的放上少量的广告。如果你拥有一个很受欢迎的博客,你可以任意的放广告,但如果你的博客没那么流行,人们就会认为你仅仅是为了钱。 2、简约性 达芬奇曾经说过“简单是美的极致”。 不要把你的博客加上许多的装饰品,既显得凌乱,又没多大用处。你不需要一个布满图片的博客,也不需要20个不同的RSS订阅按钮,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让读者尽可能方便的访问你的内容。 3、交互性 许多博客作者在写作时只考虑自己,所以很少有人留下有效的评论。或许你在寻找让Blog获得回复的技巧,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读者放在首位。 4、可读性 这是博客的根本所在。在博主设计字体颜色、大小、样式之前,首先要考虑好可读性。没有人喜欢看一个字很小、颜色暗淡而且杂乱无章的博客。 RSS营销 1、设计符合RSS阅读器标准的网络广告。RSS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信息接受的方式以及信息显示的规则与传统的网络营销哟很大的区别。 2、提供有益的信息并在标题和摘要上明确表达。当订阅者在RSS阅读器上阅读信息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标题,如果对标题有兴趣,他才会点开这条信息,接着看到的将是信息的摘要。 3、随时测定有效内容与广告的比率并统计相应的退订率。RSS的订阅者对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们主动选择订阅某一主题的信息,这些主动订阅者构成了巨大的潜在购买群体。 4、确定广告和有用信息的投放比例,少量的广告并不会引起订阅者的反感,适时出现的广告甚至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决策。只有确定一个最佳的广告和有用信息的投放比例,在这个比例下,广告的效用可以达到最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