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县城 柘荣

家乡区县: 福建省柘荣县

闽东一古老县城--柘荣

福建东北部有这么一个叫柘荣的小城,小城四面环山,亭亭而立,旧时街道两侧垂柳依依,晚风习习,柳叶轻盈,犹如少女婀娜的腰肢,故有别称柳城。柳城头枕太姥山脉的最高峰——东狮山,中有龙溪蜿蜒而过犹如衣带飘飘,仙屿公园更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其间。
听老人说过去的事情,于是学会了浓缩了过去的歌谣:“小小柘荣县,三家理发店。店里剪头发,家家听的见。”而今,那个被称为“高山大平原”、“小县大城关”的典型的农业县,成了今日新兴的工业区。它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设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已是闽浙两省边界贸易点、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全国55个县、市之一。这里的许多名优产品同它的特产——太子参一样,名扬神州,其中乌龙减肥茶等11种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优势的发挥,经济的发展,使这块红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凭借着印象,我寻觅着这个古老小镇的气息。民以食为天,柘荣的小吃有着自己独到的一面,主要的小吃有牛肉丸、乌饭、鼠鞠饼、花饼、泥鳅面、油卷面、扁食、水面等等等等。饮食文化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生活在外,时常忆起那浓郁的香味,然而只能想想。

牛肉丸,主料为精牛肉(现多为精猪肉)和地瓜粉。首先将肉剁成肉泥,可适当的添点盐,使得肉更有味道。现在的肉泥多是机器所为,个人觉得如果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还是手工为妙。将剁好的肉泥和入地瓜粉,用力搓揉均匀,加少许碱,发酵些许时间。发酵完后,将其捭成小片投入沸水之中,待其飘起即可出锅。个人觉得柘荣牛肉丸做的最好的店铺为溪坪街村委会楼下的那家,除了肉丸,那家的小笼包也是值得一尝的。

油卷面也是自己比较偏好的小吃之一。一般没有固定的贩卖点,商家仅仅靠一根扁担,两个竹篮,走街串巷的叫卖着。油卷面的主要材料为大米,有带肉的和无肉之分,口味有辣与不辣之别。将大米磨成米浆,原来都是用石磨,如今基本都是机器所为。在磨成的米浆里添入佐料,用铁盘蒸出薄薄的一层后即可出锅。柘荣县卖此小吃的人不少,味道差别较大,我觉得二中路口那个阿姨做的味道最佳。

泥鳅面、扁食、水面在柘荣的小吃店基本都有销售。扁食皮与水面均是手工擀制。扁食,也喊为扁肉,在北方称为馄饨。柘荣的扁食吃的并不是馅,而在于扁食皮。柘荣的扁食皮异常的薄,出锅后几乎透明,汝口润滑,加上少许肉味的点缀,尤其美味。富溪的扁食在柘荣是远近闻名的。

乌饭、鼠鞠饼等小吃则受季节的影响。柘荣的乌饭并非黑米所成,而是用植物汁将糯米染成黑紫色,故名乌饭。清明前后,乌叶茂盛且鲜嫩多汁,人们上山采摘,然后将乌叶石臼用石锤榨出汁水来。继而将淘好的糯米放入汁水中浸泡一日左右,上蒸笼蒸熟。吃乌饭的最好方法是用手抓,用手用锅中区部分乌饭,捏成椭圆状,啃食着。秋菊的季节也在入春前后,总不明白这样的野菜为什么叫秋菊。秋菊的做法比较简单,将采摘的秋菊和入米浆中,在锅中摊成饼状,出锅即食,又香又营养。花饼的做法如秋菊饼,只是将秋菊换成了山上白色的野花瓣而已。

魏杰(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