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让你的欲望控制你自己,要成为欲望的主人而不是站在它的操控室外。但只空喊口号是没用的,即便你的意志力十分强大,也需要一套理性有效的方法来展开“禁欲”工作。
著名科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在1953年做了一次著名的小白鼠实验,他们把它称为“令人困惑的小白鼠”。作为蒙特利尔大学的年轻科学家,他们尝试研究可能令生命感到恐惧的区域。
奥尔兹和米尔纳把一个电极植入小白鼠的脑袋里,轻微电击大脑的某个区域。其他科学家已经验证这个区域能让老鼠产生恐惧,它们会尽量避免任何导致电击这个区域的事情,但是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小白鼠却恰恰相反,它不停地回到刚才被电击的那个地方,那个它曾经受电击的地方。看起来,它还想受电击,难道这只小白鼠其实是一只受虐狂?不,真正的原因是奥尔兹在试验中插错了区域,却阴差阳错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脑区域。但在当时,他们误认为自己找到了大脑的“快感”中心。
奥尔兹和米尔纳开始试图证明,刺激这块区域会带来多大的快感。他们首先让小白鼠禁食24小时,然后把它放在一根短管的中间,管道的两头都有食物。通常情况下,小白鼠会跑到管道一头开始吃东西。但是,如果小白鼠在这之前受到了电击,它便会待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和一份有保证的食物相比,它更愿意等待还有可能出现的一次电击。
奥尔兹假设:如果自我折磨能够刺激这片大脑区域,小白鼠能够忍受这种折磨到什么程度?于是他把能够电击小白鼠的控制权交给了这只小动物,让它自己决定。他设计了一个控制杆,只要按下控制杆,就会给予这个区域电击,小白鼠学会这个技能之后,就会开始自我刺激。随后,奥尔兹把控制杆放在一张电网的两端,每次小白鼠只能得到来自一根控制杆的一次电击(它不能连续按下控制杆获得电击,而是必须到电网的另外一头按下另外一根控制杆),小白鼠在电网上跑来跑去,直到它烧焦的爪子不能再继续奔跑了。
于是,奥尔兹更加确信,只有一种感觉能够产生这样的行为,那就是“极乐”的感觉。
这只小白鼠果真是因为感觉太好而不愿意停下来?确信是这样吗?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直到后来,科学家终于发现,当年奥尔兹和米尔纳发现的区域并不是“快感中心”,而是一种动物体内的“奖励”系统。他们刺激的区域是大脑最原始动力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逐步进化,驱使动物采取行动和消耗体能。
也就是说,小白鼠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每当这个区域受到刺激时,大脑就会告诉它:“再来一次!这次准会让你感觉更好!”本质上,每次刺激都让小白鼠寻求更多的刺激,但是结果却不会带来什么满足感——彻底的“满足感”永远白鼠寻求更多的刺激,但是结果却不会带来什么满足感——彻底的“满足感”永远都得不到,永远都在“下一次”,所以它就不停地跑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