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巧舌如簧,总喜欢与别人争论,凡事都要与别人争个高下,直到把对方说服,方显出自己的本事。而有些人面对别人咄咄逼人的言辞,常常是置之不理,充耳不闻,这样就会被别人认为笨嘴笨舌,甚至窝囊。
其实,这些“笨嘴笨舌”的人是以不争为争,正如老子所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们不争,不是不会争,不能争,而是不愿意争,不屑于争,不会为一些小事、琐事就与别人争得头破血流。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与别人争吵不休,各不相让,最后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惨剧已经是屡见不鲜。
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并不是通过争论和辩解就可以改变的,与别人争论不休是极不明智的举动,它会使你陷入孤单无助的境地。有时候,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只会使对方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反而使对方的抵触情绪更加强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就碰到了一个孕妇。绅士只好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可是,当绅士走到桥中央时又遇到了挑柴的樵夫,绅士又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绅士不敢贸然上桥了,等对面的人都过了桥才又一次上了桥。绅士眼看快到桥头了,迎面走来一个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摘下帽子,躬身对农夫说:“老兄,你看,我快到桥头了,能不能让一让。”农夫把眼一瞪,说:“你就不能让一让,我还等着推车赶集呢!”
两人便吵了起来。不一会儿,河面上飘来一叶小舟,上面有个僧人。两人便请僧人为自己评理。
僧人问农夫:“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是啊,晚了就赶不上集了。”僧人笑着说:“你既然等着赶集,为什么不先让绅士过去呢?你只要退几步,绅士就过去了,绅士一过,你很快就能过桥了!”
农夫气得闷闷不乐。僧人又问绅士:“你为什么非要农夫给你让路呢,你为什么不能给农夫让路呢?”
绅士说:“我给很多人让了路,再给农夫让路的话,我就过不去了。”僧人笑着说:“那你现在不也是没过去吗?你既然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就算耽误一点时间,但保持了绅士风度,有什么不好呢?”绅士的脸涨得通红。
如果一味地与被人争论,你也许会一时得胜,但胜利只是短暂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肯定及好感。
俗话说:“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如果你希望得到内心的宁静,就不该为小事而心烦意乱,因为人生太短暂了,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
有位女士经常为一些小事而莫名其妙地发火。她知道这样不好,就去听一位高僧谈禅说道。高僧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落锁而去。
她气得跳起来破口大骂,骂了很久,高僧都没有搭理她。她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然不开门。最后,她只好默不作声了。高僧问道:“你还生气吗?”
她说:“我怎么会想到来这种地方来受气!”
过了几个小时,高僧又问道:“你还生气吗?”
“我不生气了。”她说。
“为什么?”
“没用!”
“看来你的怒气还未全消,爆发后会更强。”高僧又走了。
过了一会儿,高僧再次来到门前,她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
“还知道不值得,说明心里还有气恨。”高僧笑着说。第二天,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随手把一杯热茶水洒在地上,她看了一会儿,拜谢而去。
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在小事上与他人斤斤计较。面对冲突时,不妨谦让一些,这样做有百利无一害。
相传孔子有一位弟子,平日里最喜欢与人争论,一天他去拜访孔子,在孔子家门口遇到一个穿着绿色衣裤的小孩子。小孩子拦住他问道:“听说你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孔圣人,那么你应该很有学问。我现在想问你一年有几个季节?你若答得出来,我便给你磕头,你若回答错了,就得给我磕!”
弟子大笑说:“这还不简单,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嘛!”
那个小孩子说:“错了,三季!”弟子觉得很奇怪:“明明是四季,怎么你偏说是三季呢?”
正当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子出来了。小孩子对圣人说:孔圣人,你来评评理!一年究竟有几季!
圣人打量了一下小孩子,答道:“三季。”
小孩子高兴极了,便要孔子的弟子磕头,然后就离开了。
弟子十分不解,遂问师傅:“师傅,您以前教我们的时候都说是一年有四季,为何今日却说三季呢?”
圣人微笑着答道:“你不见那孩子不是人吗,它其实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哪里知道还有冬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是没有结果的,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与他人争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和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若一味地与别人做无谓的争论,怒火只会烧伤自己,还会自贬身价。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经常给学员们讲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我开办的成人教育班中有个纽约《太阳报》的记者。他经常在报纸上对我的工作进行指责和批评,当时可把我气坏了,认为这是对我莫大的侮辱。后来,我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古斯·季塔雅,请他刊登一篇文章,以说明事实的真相,我下定决心要让那个记者受到惩罚。
后来我经常为自己的那个举动感到羞愧,因为我想到买那份报的人会有一半人不看那篇文章,即使看到的人又会有一半人把它当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正对那篇文章感兴趣的人中,还可能有一半在几个星期后把就那篇文章忘得一干二净。”
卡耐基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你无法阻止别人对你的指责和批评,你无法阻止别人产生跟你不同的想法。不过你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与人争,不做无谓的争论,不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生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