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真武阁
这是一座完全木质结构的建筑物,整个楼阁共有三层,处在广西容县。 她在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悬柱奇观。
屹立于容县城东绣江之滨的真武阁,相传建于唐代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史时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筑早废,明代万历元年,为奉祀真武大帝以镇火灾,建成三层楼阁。按明代的《嘉靖武当宫碑》说,初曰:“经略台,寻废,建武当宫于其上,至今且数百年期间兴废成毁竟无考信”。漆黑如墨的格木诉说着她的沧桑,“天南杰构”的横匾显示着她的荣耀。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创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她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真武阁是现存的江南四大名楼中年岁最高的“老大”。真武阁的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技术之巧妙奇绝,为世人所折服。真武阁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用近三千条大小不一的南方特有的格木构件,以巧妙的杠杆结构方法,串联吻合,相互制约,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二层楼上,出现了四根头顶千斤,脚不着地的承重大柱,承受着上层楼板、配柱和庞大的屋顶的沉重负荷,这是“杠杆原理”所造成的悬柱奇观,将从底层通到二层的八根通柱,变成二、三层的支点,在通柱上分上下两层横贯七十二根挑枋,这些挑枋象天平上的横杆一样,外面长的一端挑起宽阔的瓦檐, 里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层的内柱,使它头顶千斤, 脚不落地。这种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应用较多,而真武阁则用得特别巧妙奇绝。
400多年来,真武阁象一架精确的的天平,经历了多次风暴和地震的考验,被人们赞誉为“天南奇观”,“古建明珠”,“天下一绝”,“容州滕王阁,绣江黄鹤楼”,更有传说是鲁班建造的“神仙楼”。真武阁当之无愧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江南四大名楼。
纷飞的思绪把我带到了400多年前建造真武阁的动人场面。一位建筑设计师胸有成竹地指挥着人们开锯、斫榫、开槽,精确的计算、丝毫无差的量度,使得杠杆原理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防震设施的使用使具有400多历史的真武阁至今仍然屹立!
站在真武阁前,我不油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一种对历史、对能工巧匠的崇敬、中国古代文明的崇敬……
我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伟大,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而这种伟大、这种智慧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她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展示自我的见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