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如皋发生了大饥荒。老百姓到处逃难,商贩们乘机大涨粮价。一斗米要一千钱,一斗麦要四百钱。百姓们无法度日,最后,连荞麦花和麦梗都吃上了。 这时,隐居在家的如皋文人冒辟疆看到这些情景,心中非常难受。他拿出了自家的全部钱粮,救济那些穷苦的百姓。他还动员那些有钱的人家都来参加救灾。 当时有个钱粮大户对他说:“救灾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又没有什么权,手头的钱粮也很有限,为了动员别人也来救赈,你讲得口干舌燥,这是何苦呢?”冒辟疆听了,很生气地对那人说:“我出生三十年,从没看见我们如皋闹这样大的饥荒,连荞麦花和麦梗都吃起来了,可还有许多人没有吃的。可叹啊,这是什么世道?你忍心看下去吗?”那人低头不语了。辟疆又道:“我们这些人整天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住在高楼深宅,可那四境内外,不知有多少人在挨冻受饿呢!看到这些现象,还不尽力救助,一定是昏昏然没有良心的人。我堂堂七尺男子,见死不救,岂不是枉过了这三十年吗?” 一席话,使得那大户满面愧色,他拿出了自己的钱粮。在辟疆的动员下,许多人都拿出了自己的钱粮。冒辟疆的弟弟冒无誉,也拿出了自己的全部钱粮。就这样,冒辟疆一直救助了难民五个多月。 冒辟疆亡故后,如皋的人民深深怀念着他,他的慷慨赈民,被子子孙孙传为佳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