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也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如皋的成陆历史至少已有6000年,5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活的遗迹。根据目前出土的糜鹿头角推测,如皋北部应与海安青墩文化处于同一时代,是古陆地扬泰冈地的最东端。如皋于东晋义熙七年(411年)正式建县,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县。1991年6月1日,如皋撤县设市。2004年,如皋市跻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如皋历史上,名贤辈出,人文历史丰厚。历史名人有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司马吕岱、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以及以王观、王觌、王俊义为代表的王氏“一门七进士”;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复社成员冒辟疆、著名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在近代有著名实业家沙元炳,他追随张謇兴办实业,创办了公立如皋师范学堂、公立如皋县医院等;现代史上,仁人志士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历史名人为如皋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皋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产生过非常广泛的影响。1926年,如皋成立了第一个中共独立支部;1927年,中共如皋县委成立;1928年,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委书记王若飞在如皋亲自组织领导了威震大江南北的如泰“五一”农民暴动;1929年,“如泰工农红军”在如皋西乡成立;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于西乡贲家巷,如泰边境地区是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如皋作为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先后十次“火烧竹篱笆”,有力地支援了苏中四分区人民反“清乡”斗争。解放战争开始后,华中野战军在如皋备战,战役打响后,我军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果。苏中七战七捷,有三战在如皋境内(丁林战役、皋南战役、如黄战役)奏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一文,曾以其中两战作为战例进行论述。 如皋人民在创造辉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十分丰富的人文古迹和资源。由于如皋特殊的地理成因和位置,现存的地上地下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好几大类,除了古战场的遗迹史料上缺乏记载外,其他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遗迹相对较多。有地下古如城遗址(待考古挖掘)、古园林(水绘园)、古水系(内外城河)、古河道(龙游河)、古墓(贾大夫墓、胡瑗墓、王学士墓、戴联奎墓等)、古建筑(东水关、集贤里明代名人古建筑群、水绘园古建筑群、海月寺、白蒲明代古民居群等)以及多处近代标志性建筑。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水绘园),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个(文庙大成殿、公立如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4个(定慧寺、何坤烈士墓、白蒲顾氏住宅、戴联奎墓石刻),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这在南通市各县范围内是仅有的。多年来,历届政府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六城同创”活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申报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广泛营造文物保护氛围的过程,更是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过程,相信通过申报工作的有序展开,一定能够促进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