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寝宫”内演奏“琴瑟之音”轻音乐团。
“寝宫”和类似“后院”的西室,二十一具彩绘棺里息卧着十三至二十五岁的少女,可能是表演乐舞的“女乐”,连同乐器,一道殉葬。 北室,还陈放着三件专供盛放石盘的漆木匣。 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粱,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构,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拆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十九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十一件、无枚甬钟一组十二件、长枚甬钟一组十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十二件、另有?钟一件。其最大者,通长153.4厘米,重203.6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两千五百公斤。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镀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甬钟均有一面钲间刻“曾侯乙乍(作)时(持)”,标记着钟的主人。甬钟、钮钟的标音,均在钟体一面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依姑洗均(C调)记写着各钟所发乐音的阶名或音名。甬钟另一面钲间、鼓部还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论叙各钟的乐音所属律名、阶名、变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国间的称谓对应关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