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思想走在世界的前面,德国的现实却落在世界的后面。
读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让我对日耳曼民族那种与生俱来的先进的思考方式感到敬畏。
作为一名纯理科生,对于哲学的认识,大胆的说可以是没有。第一次拜读马克思的著作,还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就让我很是无力招架。马克思那种晦涩难懂的语言,以及他的一些比喻,让我难以理解。这种方式的思考我也从未过。想要真正的从思想上理解马克思,我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到,要对德国的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他强烈的指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表达他对改革的期望,以及德国当时改革的迫切需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从德国的现有状况开始思考,将宗教制度作为入手点,通过宗教的反批判,引出对德国现有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宗教的存在只是一群“还没有获得自身或者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马克思还提到“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的存在让人们只会在大火焚身的时候祈祷上帝而不是想办法扑灭大火,宗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却用他错误的观念指导人们,给人们一种看似美好的假象。马克思认为应该废除这种虚幻无用的心理安慰,让人们意识到什么才是现实世界。只有认识到现实以后,才会有改变的可能。而当时的德国,正就是充满着这种虚幻的世界。
当时的德国,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时代错乱,并且公然的违反着世界普遍承认的公理,它向全世界展示旧制度毫不中用,只想象自己有自信,并且要求世界也这样想。德国在思想上先进到已经与当时的大国一起经历了改革,并且开始承担着这种改革的后果,可是德国国家的制度仍然走在这些国家的后面,甚至使用着别人抛弃的旧制度当宝贝。真正要改革,就应该从思想和制度的改革开始。
幸而德国人有与生俱来的思考能力,虽然实力上滞后,但思想上超前。有改革的想法就已经是先进的了。
但是,想要真正意义上彻底的改革,只有思想和制度的改革就等于是说白话。一切的改革都离不开物质基础。马克思站在世界的角度上来看待德国的改革问题,他将德国与法国作比较。提出了德国改革的可能性在哪里的问题。答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就是德国改革的物质基础,关键所在,也是德国改革的可能性所在。“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当德国的改革是真正思想与物质相互结合,以理论为指导,以物质为基础,相依不分的时候。才能具备一个改革的条件,才有能力去实行改革。
只有人真正站在人的高度,人是最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才能解放头脑,才能改革体制而这句话“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表明了哲学对于无产阶级的重要性,无产阶级不把他们的理想转变为现实,就不能消灭阶级的分化。
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胜利的号角就必定会吹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