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贵州省贵阳市辖县,位于东经106°27′至106°53′,北纬26°57′至27°19′之间。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地处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贵阳生态保护发展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上。息烽县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乡,174个村,总人口268678人(2013年)。县人民政府驻永靖镇。
息烽县有“天下第一神汤”的息烽温泉[1] ,有“南来佛教第一山”的西望山[2] 。2013年,息烽县地方生产总值105.28亿元。
位置境域
息烽县地处东经106°27′至106°53′,北纬26°57′至27°19′之间。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县城所在地南距贵阳市中心66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5公里,是黔北及重庆、四川两省市南下出海的必由通道,也是贵阳市北上黔北及重庆、四川的“桥头堡”,面积1036.5平方公里,占贵阳市面积的12.91%。[6]
气候
息烽县南高北低,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5C,年均降雨量1111毫米,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70天以上。由于海拔高、纬度低、高差大,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林作物生长。[6]
地势地貌
息烽县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00—1200米,大部为低中山丘陵地,碳酸盐类岩分布广,喀斯特发育,峰丛、洼地、溶丘、溶洞、暗河、漏斗较多。北部边缘受乌江及支流侵蚀切割,沟谷纵横。最高点南望山南极顶,海拔17496米;最低点乌江出境处大塘口,海拔609米。[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息烽县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磷、铝、硫铁、褐铁、硅、水晶、重晶石、高岭土等,其中尤以煤、磷储藏最丰、品位最高。[6]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息烽县已查明的树木有104科263种,野草61科227种,药用植物110科227种,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数百种。[6]
水资源
息烽县境北濒贵州省储水量第一的乌江库区,境内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7.8公里,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多年平均流量5.85亿立方米,平水年常年保有储水量4.65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6]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息烽县总人口2686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221人,农业人口233457人;汉族人口253704人,少数民族人口1497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3%。[7]
民族
息烽县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彝族、侗族、仡佬族、白族、回族、满族、壮族、水族等24个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1个民族乡和非民族乡的91个民族聚居村。[8]
经济
2013年,息烽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05.28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20.1%。其中一产增加值9.31亿元,二产增加值64.1亿元,三产增加值31.87亿元;财政总收入11.3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88元;农业总产值14.32亿元;粮食总产量完成6.74万吨;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58.31亿元,为计划的17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04亿元,为计划的98.7%;城镇新增就业13218人。[9]
第一产业
2013年,息烽县新增蔬菜基地面积1.1万亩,全年蔬菜种植达25.1万亩,总产量32.4万吨;油菜籽产量1.14万吨;肉类总产量1.8万吨,禽蛋产量0.25万吨,水产品产量5000吨,出栏家禽608万羽,生猪13.5万头,新增出栏生猪1万头,新增出栏肉鸡200万羽。争取扶贫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2个,覆盖14个村1.86万人(含8个贫困村、1550户困难户、3290人)。帮扶贫困户种植脱毒马铃薯13737亩,葡萄3250亩,蔬菜5000亩,虫茶943亩;新建肉鸡养殖圈舍72500平方米。引进了贵州土包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岩葡萄酒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全县涉农企业达22家,资产总额达3.65亿元。[9]
第二产业
2013年,息烽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54亿元、61.8亿元,20万吨重钙、富声电子产品等项目建成投产。60万吨纳米钙一期、200万米玻璃钢管一期项目等9个达产项目均已达到既定目标。百日攻坚项目中的60万吨多功能高塔复合肥项目、南地建材等5个项目和朗致集团GMP生产基地、富德康磷石膏2个中关村签约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235亿元的“煤-电-磷”、“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9]
第三产业
2013年,息烽县与上海市静安区旅游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参加了201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实现旅游总人次420万人次,增长30%;旅游总收入16.8亿元,增长30%。新增个体工商户988户,经营投资6134.46万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户,合作发展资金1614.4万元。[9]
社会事业
科技
2013年,息烽县培育贵阳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贵州金三利科技建材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为创新型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12.1%。[9]
教育
截至2012年,息烽县有学校98所,其中小学60所,教学点22个,初息烽县二中
中9所,九年制学校2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九年制特殊教育学校1所,独立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1所,有在校学生33826人。在职教职工2251人,其中专任教师2024人。[10]
2013年,息烽县全面推进教育“9 3”计划,中职招生实行“双线包保”制度,学前三年入园(班)率为80.49%,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07%、1.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2.21%。初中毕业生3705人,升入中职学校1729人。息烽一中新校区一期教学楼、图书馆等主体已完工,息烽县第一小学主体和室内装修工程已完成、养龙司小学学生宿舍进入主体四层施工、食堂主体已完工、流长小学学生宿舍及食堂进入一楼主体施工,九庄镇、石硐镇和鹿窝乡80套教师周转房已完工,青山苗族乡中心幼儿园已于2013年6月投入使用,石硐镇中心幼儿园主体已完工、养龙司镇中心幼儿园已进入主体三层施工,九庄镇中心幼儿园、新华社区幼儿园项目已完工。[9]
息烽主要中学:息烽一中、乌江复旦学校、息烽二中、息烽三中、息烽县青山民族中学、息烽县养龙司中学、息烽县永靖中学、息烽县黑神庙中学、息烽县永生私立高中。
文体广电
2013年,息烽县成功举办了百龙千鼓闹新春、龙腾息烽灯谜游艺、青山苗族“四月八”、春节期间龙灯、花灯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百姓健康舞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等活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20900户、村村通工程4234户;新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500户,全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0000户大关;完成新建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个、老年体育活动中心项目1个。[9]
医疗
截至2012年,息烽县城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所上等级医院,10个乡镇均有卫生院,161个村均建有卫生室,城乡还有数量众多的民办医院、私家诊所。2013年,息烽县先后荣获省、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称号;完成了小寨坝、九庄、养龙司、石硐、流长、鹿窝卫生院改扩建、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和县急救中心建设,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参合率上升至97.99%,城镇职工、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23961人。[9]
社会保障
2013年,息烽县已完成县中心敬老院、九庄片区敬老院、小寨坝片区敬老院建设。完成80岁以上的3710位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61.7万元;被征地农民已参加社会保险12025人,参保率89.48%。积极开展流浪乞讨、困境儿童调查和孤儿保障,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94人,发放车费、生活费等救助金1.12万元。为21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7.03万元。[9]
民族宗教
息烽县有三大传统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截至2012年,全县有信教群众20000人,其中信仰佛教的有18000人,信仰道教的有120人,信仰基督教1200人,共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处,其中佛教1处、基督教堂1处,基督教聚会点1处。[11]
文化
息烽以汉族文化为主,兼有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并存的乡土文化,宏观上与黔中文化相似,但微观上有自身的特色。息烽县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县城有功能齐全的县宣传文化活动中心,10个乡镇乡乡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和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室、图书室,县有民族艺术团和青少年文艺培训部。龙灯、花灯、民族歌舞等浓郁的民间文化与夜总会等现代文化娱乐形式并存,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8交通运输
息烽县处于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的黄金地段,境内有川黔铁路、210国道和连接四川、重庆南下出海口通道的贵遵高等级公路南北纵贯全境,瓮安至毕节、成都高速公路东西贯穿全境。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至息烽县城仅有70公里,正在建设的国家重点交通工程:贵阳至重庆、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及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后,届时按快速铁路260公里/小时计算,从息烽到重庆只需1.5小时,到广州只需5个多小时;息烽还有62公里的乌江过境航道,即将建设完成的吞吐量300万吨/年的贵阳港息烽港区码头可通长江进入长三角经济区,贵阳市及息烽周边的各区、县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都可以通过这条水上航线运输到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1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