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习俗——正月十五

家乡区县: 青岛胶州市

  正月十五 即元宵节,主要活动为张彩灯、踩高跷、“打灯虎”、放鞭炮、虔“拴孩”、游寺庙、放焰火、吃“元宵”(汤圆)。农村有做“神虫”、面油灯的习惯。晚上将面神虫放在粮囤,将面油灯放在祖坟、庙前,院内院外处处灯火。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续灯。此三日,白天高跷、旱船、秧歌等民间杂耍演于街市(农村各村相互串演),热闹非常;夜间,街市、庙宇、店肆均张挂彩灯,灯上写有谜语为“灯虎”。人们看花灯、“打灯虎”、放鞭炮、点“焰火”,童稚各打彩灯到处照。各庙宇开山门迎香客,善男信女罗拜佛像前;寺内香烟缭绕,烛光闪耀,钟磐声声,纸灰纷飞,一派迷信气氛。胶城钱市街财神庙中,香烟尤盛,拜神者多为不育少妇,手捧红线,套于佛前泥娃颈上,叩首再三,以求生子,此为“拴孩”。各寺庙游人如堵,常有母子被冲散者,儿啼母喊,加上鞭炮交响,震耳欲聋之声深夜不衰。1945年后,庙宇多废。建国后,“拴孩”等迷信活动已无人相信,但庆元宵活动依旧,尤其彩灯加以电器化,质更好,量更多。1983年元宵之庆,盛况空前,新花样彩灯数以千计,焰火以万数。胶州城区花灯齐放,游人比肩接踵,欢声笑语不绝。

futurewn(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