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这张旅游名片 作为我国藏传佛教三大名寺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区,五当召在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充分尊重文物保护和原生态开发利用。
石拐区旅游局局长梁军平说,“我们本着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开发。目前的一期工程都是在五当召核心区周围200米以外的范围内进行建设。”
在石拐区绘宇测绘公司,经理杨育林给记者演示着利用3D扫描技术,为庙宇、壁画等文物建立的数据模型,记者看到计算机里呈现的每一幅壁画、雕塑都十分清晰,他告诉记者,“这些数据模型将为复原修缮夯实资料基础,对抢救性清查和保护好五当召现存的珍贵历史文物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石拐区还加大对壁画等文物的保护,与清华大学工程学院合作,对五当召光源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进行实地勘测。组织文史专家对五当召的历史沿革和宗教文化进行考证和民间资料收集,启动《五当召志史》修编工作,深入挖掘五当召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日前,《包头市五当召文物保护规划》已通过国家审批,将进一步推动五当召文物保护工作。
在文物保护的同时,石拐区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五当召的生态环境。石拐区林业局局长李祥说,“全区50只以上养羊大户由303户降至201户,羊的总量由5.8万只减少到1.92万只,这样全面实施围封禁牧,有利于推进生态修复。去年以来投资3500多万元在五当召景区种植樟子松、油松、侧柏、丁香等20万株。并且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资源枯竭型地区抗旱植物筛选试验,在合适地段成片种植丁香、黄刺梅、山樱桃。主动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对接,利用高新技术,试点成片种植菩提树,营造浓厚的宗教氛围,点面结合形成‘菩提园、丁香谷、刺梅沟、樱桃湾’,体现‘彩化、香化、美化、文化’生态特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