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教学与教研规划。1.完善学校层面的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将在国家课程管理体制下继续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课程新体制,初步建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结构。
(1)初步形成立体网状的课程结构。
将初步建成立体网状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由四个维度构成:(1.1)遵照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我校的课程结构将包含比例相对协调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1.2)按照学生修习课程的选择性维度,这个课程结构将包括学科课程(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部分;(1.3)按照课程本身的性质维度,该课程结构将包括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三类;(1.4)按照课程培养旨趣的差异,我校的课程结构将包括学科性课程、修身励志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继续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已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初步领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今后,我们将根据教师已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尤其要在“学习优势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大力开发特色课程,以便丰富和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
整合学科资源(纸质教案、电子教案、导学案、课件、题库等),补充必要的学科图书资料和教育理论知识的论著,同时挖掘可利用资源,努力探索校际合作共享课程资源的可能性,争取初步形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系统。
2.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生源质量偏差的杭中而言,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将把教学质量问题摆到关乎学校前途命运的地位上坚持不懈地狠抓。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在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绩效。我们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注意处理好达成“三维目标”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关系、刻苦学习与愉悦体验的关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改善和提升,默会知识品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校要开展自我反思(教师常态课的课后反思)、互评反思(小组教学等评课后的反思)、多元反思(集中学生、教师、领导等听课人评价后的反思)等活动,通过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日常化。
(2)完善生本“双导”课堂模式。
继续彰显“四突出”的表现形态,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营造浓郁的生本校园文化氛围,以生本教育为抓手,继续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让生本教育真正在课堂上“安家”。同时,加大对生本教育常规监控力度,切实做好过程的督查和落实,每次检查结果都要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并且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坚持撰写生本研究案例、小结、教学日记或随笔,学校将择优定期结集出刊,并向上级刊物、网站推荐发表。
(3)加强教学管理。
(3.1)教学时间管理。学校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规范教与学的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3.2)教学准备管理。将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具体要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明确备课教案、导学案的具体要求,努力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率。(3.3)教学过程管理。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定教学过程指导纲要,明细教学过程的要求,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和教学督导的标准。此外,学校层面每学期应有选择地对一两个学科进行一次综合调研,并向教师做质量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措施。(3.4)教学结果管理。对于教师的上课、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的检查放在平时不定期地进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于学生,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的措施,严格规范作业,强调教师要分层布置作业,使一些“尖子学生”养成回家思考问题的习惯;强调学生诚信作业,反对抄袭,严格把握各年级作业的时间,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上。
(4)继续提升特色教育。
继续紧抓已有的特色教育,提高艺术特色、体育特色的层次和水平,并根据现实情况,借助学校竞技体育的平台,建成自治区级初中生足球队,来充实体育特色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