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落实“教研兴校”策略。
(1)初步确立教育科研制度。
探索和完善学校教研室、年级组和教研组(备课组)、个体教师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学校教研制度。积极鼓励教师之间的、跨学科的教育研究合作。
(2)加强教师教研能力的培训。
将从三个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2.1)组织教师自学或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学科实际,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保证教研能力强化的针对性;(2.2)把具有一定教研基础或教研成果比较突出的教师送出去接受正规的培训,返校后再通过二次培训的辐射,整体提高学校的教研能力;(2.3)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科研指导,通过教研活动、系列讲座等校本培训方式,逐步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
4.力争实现教学、教研一体化。
(1)实现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一体化。
坚持“教学立校、教研兴校”的指导思想,制定有关实现教学教研一体化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教务处、教研室协作实施。力图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一支由校长具体领导的兼具较强教学技艺和教研能力的教学教研双重骨干的教师队伍。
(2)探索教学实践与课题成果转化一体化。
以“优势教育”课题的实践活动研究为依托,探索适合杭中校情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转化一体化的方式,鼓励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研究所得用于相关的教学实践,实现解决教学难点、疑点问题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这方面的探索在过去五年的国家级课题“积极心理学与学习优势教育的整合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中,已着手进行,我们将沿着原来的路子探索前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