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产(2)

家乡区县: 驻马店市平舆县

西峡山茱萸
山茱萸 别名:萸肉(各地统称);枣皮、药枣(浙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山谷。"《名医别录》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阴干。"《本草纲目》称山茱萸为肉枣。观其附图,并参考前述采收季节、地理分布,可知古代药用的山茱萸与现时商品基本相符。
西峡现有山茱萸面积22万亩,重点分布在太平镇乡、二郎坪乡、双龙镇、军马河乡、米坪镇、石界河乡、桑坪镇、陈阳坪乡、寨根乡等9个山区乡镇。年产量保持在1600吨左右。历史以来,西峡产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红、肉厚、地道、有效成份含量高而驰名中外,名扬四海。1999年、2001年曾先后两次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山茱萸还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西峡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名特优经济林?一山茱萸之乡。
焦作怀山药
产于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所辖之县(市)区的山药称为怀山药。
怀庆府所产的怀山药,其特点是个大、质坚、粉足、洁白、久煮不散。素有“怀 参”之称,为“三焦平补之药”,“久服耳聪目明、轻身延年”。目前,怀山药年出口量达近百万公斤,远销世界各地,在国外被视为宴迎赠送的珍品。

道地沿革
《本草品汇精要》:“今河南者佳”。《救荒本草》:“人家园圃种者,肥大如手臂,味美,怀,孟间产者入药最佳。”《本草原始》:“今人多用怀庆者”。《植物名实图考》:“生怀庆山中者白细坚实,入药用之”清道光《河内县志》:“薯蓣,河内者良”。《药物出产辨》:“产河南怀庆府、温县、武陟、沁阳、孟县等县,以温县为最多”。有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718年周桓王二年和魏宣公时代,山药一直是向天朝进贡的一种主要礼品。 自汉以来,山药皆以河南焦作所产为最佳,其栽培品成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怀地黄
地苋又名生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这种植物’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为人黄,沉者名地黄’。故人们都以沉下者为贵,久而久之,遂名为地黄。

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李时珍《本草纲目》:’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

原阳大米
原阳大米颗粒晶莹、软筋香甜、口感、质感均为一流的主要原因就是原阳大米是种在了经过黄河水淤平改良后的土地上,并经过了有机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黄河水的浇灌,在加上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从而造就了原阳大米的一流品质。有趣的是,该县盐碱地又赋予了大米先天的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经国家权威部门化验对比,原阳大米的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国际有名的泰国大米。
平舆白芝麻
平舆县白芝麻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是平舆县种植业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优势作物。平舆县白芝麻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县,1980年平舆白芝麻获国家经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平舆县被河南省命名为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1997年平舆县被国家批准为商品油料基地县,1998年平舆县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白芝麻标准化种植试点县,2000、2001年连续实施了国家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白芝麻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目前,全县白芝麻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总产、年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早在八十年代,平舆县培育出了优质高产白芝麻品种“豫芝二号”和“豫芝六号”,省农科院二十多年来在我县东皇庙乡张庙村开展白芝麻新品种的研究工作,相继培育出了芝麻新品种“豫芝五号”、“豫芝八号”、“豫芝十号”等。平舆白芝麻以个大籽饱、皮薄肉厚、色泽洁白、口味香醇等独特的优异品质而享誉国内外,是平舆县传统的出口商品,年出口量1500万公斤左右,在出口创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平舆白芝麻含油率高,生产加工成的“小磨香油”是食用油中的珍品,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和维生素E、C,亚油酸等,被西方国家称为“营养女皇”,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健发润肤的功效。平舆县小磨香油,采用传统工艺,手工磨制,棕色透明,香味持久,1986年代表河南省在北京农展馆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览,被农业部部长原何康赞道“河南小磨油香,全国第一”。

紫陌潇黛(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