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积淀百年历史的名校,这是一所积淀百年人文的名校,历史长河赋予了他百年的变迁、百年的辉煌!
一、 不朽的诞生,人文的奠基。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创建1914年,她的前身是顾西先生在六合县西门孔庙明伦堂创办的女子代用小学,这也是六合县早期以班级形式教学的学校之一。1936年学校更名为六合县夫子庙小学,1981年被评定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1996年被省教育委员会列入《江苏名小学》。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新文化思潮遍及各地,学校的办学以人为本,紧随新文化运动思潮,适应新潮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设置相应的文化课程,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先进性。此时的部分课程由平民小学教师兼任,充分显示了教师最早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当时,学校教师不乏学界名流。
知名教师唐圭璋 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 1920年秋,唐圭璋先生师范毕业后,留校任师范附属小学教师。后来在六合县西门平民小学任教近两年同时兼六合实验小学课程。1928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钟英中学、安徽中学教师,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南京市人民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
知名教师王有琪 王有琪教授(1899-1994)男,组织学与胚胎学家,江苏六合人,20年代曾在六合实验小学兼教课程。193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1937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体解剖学研究所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上海医学院教授、人体解剖学科主任。建国后,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人体解剖学科主任、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1994年,六合实验小学八十周校庆,王教授发来贺电:“欣逢六合县实验小学创建八十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的祝贺。……我的儿子和我的曾孙都是在实小读书的。如果说他们能达到今天的程度,那是实小老师们的教育培养分不开的,对此我谨致以谢意!我今年已九十五岁,不能到校祝贺和致谢,敬请鉴谅。……王学琪 一九九四年五月”
二、与新中国同成长,人文思想谱新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恢复“六合县夫子庙小学”。1978年校名复用“六合县实验小学”。实验小学重新发挥实验、示范的作用。语文、数学学科继承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开展了新的课题研究,探索新的教改之路,抓住“以生为本,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条主干。
知名校友姚一隽、张欣研 1986年,全国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我校汪枫同学荣获三等奖;1989年3月,姚一隽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获得小学组第一名,校名和他个人名字刻在金杯上,这是我校有史以来学生获得的最高荣誉,他还获得了“中国好少年”称号。《中国少年报》、南京电视台均作了专题报道,轰动了整个六合城。1991年3月,学校张欣研同学参加南京市代表队赴沈阳参与第三届“华杯”决赛,获团体冠军,她个人还获得了全国学赖宁奖章。
知名教师柳如松 1986年秋季,学校开始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新编教材,由教导主任柳如松执教。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纵,严格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严格进行试验测试。五年结束,成绩优异,获省教委颁发的“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奖”。1990年,柳如松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这在我县尚属首次。
学校的实验研究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1985年至1987年,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教育专家袁微子两次来校听课、评课、指导语文教学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辛乃珍、李润泉及省教研室主任张昭、吴清声等领导也曾来校听课、召开座谈会;1989、1990年国家教委南方督导团等领导来校指导工作……学校在做好实验研究、示范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辉煌的“创造杯” 1985年学校组织各中队参加全国少先队“创造杯”竞赛活动,获得全国奖杯3个,“红领巾建议邮局”,获得全国最佳奖,进入全国前50名。大队辅导员赵云翔、学生裴文耀去北京参加“创造杯”夏令营,受到中央领导杨得志、王平的接见。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