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遗恨高石恋

家乡区县: 山西省娄烦县

身处乱世,人常早熟。29岁时的高君宇,已经参与领导过“五四运动”,并“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主持创建了山西省的党、团组织;担任过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担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协助筹备国民会议促成会„„这样的人生阅历常为今人感慨。 高君宇的曾祖家业颇丰,曾经营药店、油坊、粉坊、酒坊及菜园、小花园等。他的父亲高配天在同盟会成立次年就入会,思想开明,是高君宇以后参加革命的坚实经济后盾。 高君宇原名尚德,从事革命后改为此名。13岁时,他受进步思想影响,带头剪掉辫子,还给妹妹放了足。后从省立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同李大钊等人创建北京共产主义
小组,是中国最早播撒马克思主义火种的先行者之一。之后,多次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参加“四大”期间,促成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结合。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最为高君宇喜爱。那句广为流传的题照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便是海涅的诗句。这不幸成了其早逝之谶语,但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人的爱情悲剧。 很多人都熟知这段情节。高君宇在一次同乡会上结识石评梅,苦苦追求,却为已抱定独身主义的佳人婉拒。此后尺牍寄情,写出无数炽热的文字。1923年,高君宇从西山碧云寺寄给石评梅一片红叶,石却回书: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难以想象这样的婉拒给高君宇带来怎样的抑郁。不过,他的回信更加热烈:“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男女之爱与对理想的执著并存于高君宇胸中。在准备南下会见孙中山时,他在信中向石评梅吐露心声:“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直到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心中的顾虑才迟迟消融,但却只能坐在陶然亭他坟头不休地哭祭,“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最后竟悲恸而逝,“生未共处,死同一丘”,不晓得君宇地下有知是否会稍觉安慰?

安小博(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