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犹忆玫瑰香

家乡区县: 山西省娄烦县

“你见过真正的玫瑰花吗?”一位年近80的老爷子向来自城市的年轻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坐在娄烦县县城附近一间农家平房里,我多少觉得好笑。 “那香味儿隔几百米远就能闻到,”梁老爷子慢悠悠地说:“采下花瓣来,捣烂,加上黑糖,做成玫瑰酱,到了冬天做成点心馅儿,咬一口香极了。” 似有似无的玫瑰香,萦绕在老人鼻端,也带着我,进入到遥远而陌生的娄烦。 那是1937年前后的静乐县娄烦镇。1971年后,娄烦镇才划入太原市,建制为县。出娄烦旧城东门,便能望见汾河静静流淌。河宽不过百米,水深也仅米余。“水很清,掉根针也能看
得见”。梁幼时常同伙伴在河里戏耍。那时候,河上还能走筏子,就连汾河在当地的一条支流———涧河里还偶有人溺水。从云顶山原始森林中砍伐下来的木料,被锯成约莫3米长的椽子,春汛时节每40根一批扎成简易木筏,一次二三十批,顺流而下,就这样游走了数十年。那几十年里,云顶山下的森林线缩回去十数公里,慢慢退却到山脚、山腰、山顶,直到1998年南方洪水的警钟敲响之前。即便如今,依然有零星的非法伐木声“咄”、“咄”地撞击人们的耳鼓。 汾河与涧河上万年的交汇和冲刷,在娄烦镇一侧形成万亩良田。这些田分属周围五六个大村子,娄烦村、尹家窑、常家坡、范家庄等。老梁是娄烦村人,光他们村就有4000多亩地。“全是黑油油的好地,那会儿没有优种、化肥,也没有精细耕作,亩产就能上千斤。”就是因为有这片黑土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娄烦镇每年上缴公粮一二百万公斤,银洋万数元。这些田地中有近千亩园子,桃园、果园、杏园、菜园子,老梁说的玫瑰花也种在这里。 再向前,是东街、南街、上街“三道街”,既是城池中心,也是当时最繁华的去处。镇子上三成左右的人在此做买卖为生。老梁回忆说,有卖米、面的陆成行,那会儿人不聪明,不造假,米、面质量好得很;有售药的德成永,药材真、全,上年头的东北老山参也能买得到,只要有钱;有卖陈醋的永恒店,温和但有味道,比现在两块一袋的好多了,再也吃不到了,其余还有晋川通的糕点、涌泉源的粉条等等。每年四月廿五庙会,商家出钱请晋西北的名角们唱几台道情戏,岚县、古交、静乐、交城等地的群众提前一两天动身前来赶会,每次足有两万余人,热闹非凡。 “三道街”西北是县衙旧址,地基比城中其他建筑明显高出一截,多数旧居当时仍然留存。明季之后,娄烦多数时间被归入静乐县治。但春秋即有楼烦国,秦汉设娄烦郡,唐时王毛仲在此筑宪州城。从汉初至宋,娄烦一直作为中央政府直管的牧马基地,唐时称作牧马监。这也是当地有监河(后改名涧河),有孙悟空故乡之称的历史渊源。 当时的富足皆自汾河滋养。然而,1958年兴建汾河水库,选址恰恰就在娄烦旧城、当时的娄烦镇所在,良田、家园一夕泽国。近2万人从娄烦镇迁徙到如今县城所在,背山面河,空间狭仄,到2004年仍然只有两条长仅百米的“大街”。 近年来,娄烦县正从国家级贫困县的落后处境中慢慢崛起并发展着。

安小博(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