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慈城

家乡区县: 浙江省慈溪市

慈城,宁波连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门户”和“客厅”,是一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灿若云帛,素有“儒学重镇、进士摇篮、慈孝之乡、民居经典”之美誉。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古县城保护与新城开发快速推进,200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8亿元、工业总产值125.1亿元,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这次“慈湖杯”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受到各方关注,社会各界投稿踊跃,充分展示了慈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环境的迷人魅力,现选取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刊登。慈城,建城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为越王勾践筑,城址在慈城西南王家坝。史称“句余”、“句章”。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采访使齐瀚向朝廷奏请,划越州东部的区域另设明州(宁波),而明州下面原句章故地置为一县。朝廷委派名相房玄龄的孙子房琯为首任县令。房县令踏遍句章的山山水水,选择九龙戏珠的今慈城之地,作为风水宝地迁建县治。登上慈城城北的浮碧山,当他眺望东北阚峰下巍峨耸立的董孝子祠时,不禁为董黯(汉代名儒董仲舒六世孙)“汲水奉母”的事迹所感动,就把县名句章改为“慈溪”。而后人们习惯把慈溪县城简称为“慈城”。
尽管“慈城”的称谓出现在宋元文人的笔下,明清史志的记载,但官方还是把慈城称为“慈溪”、“县城”、“邑城”、“县治”。慈溪四乡百姓称慈城为“慈溪”、“城里”、“城里厢”。而外县人称慈城为“慈溪”、“慈溪县城”、“慈溪县治”“慈溪城”。到了民国时慈城曾分为孝东、孝西两镇,后合二为一,称之为“孝中镇”。
作为县治的慈城,是慈溪县的心脏。从公元738年至1954年,历经风雨1200多年。还产生了许多诸如“慈水”、“溪上”、“孝溪”、“孝水”、“三孝乡”等别称和俗称。
1954年的10月慈溪县治迁址三北浒山,作为原慈溪县城的慈城,改称为“慈溪镇”,后又改为“慈城镇”,一直使用至今。

Z木彡(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