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坐落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它既吸收、融合了外来雕刻艺术之精华,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秦汉以来的艺术遗风,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例证。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有大小洞窟254所,包含主要洞窟45个,佛龛1200多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内容有佛、菩萨、弟子、飞天、供养人等,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云冈石窟10米以上的造像有9尊,分别在第16、17、18、19、20、3、5、9、13窟。根据武州山势的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4个洞窟(编号1—4窟),中部9个洞窟(5—13窟),西部32个洞窟(14—45窟)。云冈石窟开凿分三期,早期为编号16—20的昙曜五窟,因高僧昙曜主持雕造而得名。中期石窟开凿于昙曜五窟之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多为双窟及成组的洞窟。晚期洞窟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年间(494~524年),主要分布在20窟以西,还有部分分布于中期洞窟崖面之上。三期洞窟多为留在故都的贵族、官僚、地主、善男信女捐资所营造。
早期的昙曜五窟(16—20窟),均呈穹隆顶,五尊主像均高达13米以上,造型雄健,量感十足,既有鲜卑民族的男子气概,又有皇朝天子的威严,还充满庄严慈祥之佛感。20窟本尊坐佛,衣着厚重,衣纹凸起,佛像表现形式有典型的中亚犍陀罗造像艺术特点。
第5、6窟是一组双窟,其中第5窟主尊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最高、最大的佛像雕刻;第6窟雕刻有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30余幅佛传故事连环画,这是中国石窟寺中现存最早的石刻“连环画”珍品。
“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9~13窟。因清光绪年间施以彩绘显得异常华丽而得名。第9、10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时建筑。窟外模拟木构建筑形式的雕刻,风格独特,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风韵。第9窟前室的“睒子本生”故事浮雕,是一幅宣扬“孝道”主题的连环故事画,人物动作生动、写实,画面简练,主体突出,体现了雕刻匠师丰厚的生活积累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云冈石窟,象征着北魏拓跋皇权的伟大艺术宫殿,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公元五世纪世界美术史的艺术典范。今天,他以优雅的参观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成为中国最有魅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00222968
能力秀:http://abc.wm23.com/cw20140214
微博:http://weibo.com/u/3800222968/home?wvr=5&lf=reg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xi/datongche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