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秀有刘茜茜,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周至的一个村镇终南镇。
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地处关中大地中部,秦岭北麓,渭河之南,交通便利,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东距西安市60公里,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5公里,108国道自东向西穿过。终南镇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7、8万人。
终南镇地处古“上林苑”“长扬宫”遗址,自古就以花木闻名。全镇拥有大小15个苗木花卉企业。一年四季树常
青,花常开。
终南镇地势平坦,土壤疏松,灌溉方便,种植蔬菜的条件得天独厚。全镇从事蔬菜种植的有4000多户,种植规模规1.2万亩,涉及三湾、双明、东西大坚等7个村。终南的蔬菜以品种多,数量大,品质优,信誉好,远销国内10多个省市,每天供应西安、兰州、银川等地的蔬菜达500多吨,菜农收入40多万元。终南镇现已取得国家无公害基地认证,其中黄瓜、西芹、苦瓜、番茄、韭菜等5种蔬菜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检测。
终南镇气候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适合多种果树生长,尤其是猕猴桃、鲜桃等温带水果。现已形成了以老堡子村为首的鲜桃生产基地。
终南镇由于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经济落后,因此终南镇的教育事业依旧不算发达。由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从小
学开始,就不断有学生辍学,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国家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离开了学校进入社会。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下一代教育,每年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完成高中学业并顺利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终南镇基本上各村都有自己的小学,因此适龄儿童都机会就近进入小学就读。终南镇拥有3所初级出中学和1所高级中学。
终南古镇历史悠久,约形成于西周初期,曾因山清水秀、村社辏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享誉关中甲。西周时矢侯封地被封为矢国。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于终南初次置县,称为宜寿县。后曾历置终南郡、周南郡、恒州等,仅置县历史就长达700余年。
终南古镇人文底韵深厚,早在秦汉时期就被视为风水宝地。秦昭王时被封为上林苑。其时,苑内百亩翠竹枝繁云天,百亩垂杨婀娜多姿,称曰长杨宫。汉初“休养生息”之时曾开放秦的苑囿园池让人民耕种,成为米粮之乡。
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凡事争强好胜,好大喜功,啥事一人说了算,建元三年(前138年)武帝经常微服出游,去终南山一带打猎,大队人马驰于禾稼之地,百姓极为所患,民皆呼号骂詈。后来,武帝为了他的十万大军能够不受任何影响和干扰的奔驰校猎,于是命中大夫吾丘寿王征购户,杜民田,扩建上村苑。此举亦引起朝臣不满,时有从臣东方朔上《谏起上村苑疏》极力劝阻兴建宫苑,建议武帝重视农桑,恤民疾苦。武帝虽然肯定了进谏的好意,并进行了嘉奖,但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扩建了上林苑。《汉书、元帝纪》记:永光五年(前39)上幸长扬射熊馆,大事骑猎。《雍胜略》载:长扬宫在周至东南三十二里(今终南镇竹园头村),“宫门建有高台射熊馆(亦作观)”供皇帝观看校猎。汉武帝曾多次此狩猎,而且喜好亲自与兽搏斗。司马相如见武帝以万乘之尊亲履险境不以为然,乃作《长杨赋》。王龙标在<青楼曲>曾写道:“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呜筝坐,遥只飞尘入建章”。描写的就是汉武帝射猎的宏大场面。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下今扶风郡调集民众,西自褒斜谷,东达弘农郡,南到汉中秦岭中,张设捕兽网点。捕到熊罴、豪猪、虎、豹、长尾猴、狐、兔、麋鹿等,运到射熊馆,建围栏圈住,令少数民族使者入栏与野兽搏斗,谁捉到什么野兽,就奖赏给谁。汉成帝以观赏为乐。关中地区因这次民众捕兽,致使秋收无法进行。因之扬雄方作《长扬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