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栖霞宫

家乡区县: 重庆市云阳县

  栖霞宫,址在云阳旧县城北约6公里栖霞乡金鸡村界内高山颠,始建于唐朝前,为川东最著名的道观,相传秦末名士扶嘉曾隐居于此。《舆地纪胜》:“栖霞观,旧名升云宫,在县北十一里。宫据山顶,下瞰群峰,培娄可数。汉翟法言于此修炼,白日仙去。巨柏参天,皆二仙手植。”《碑目》:“《唐云外尊师碑》,在云升宫,杜光庭(唐末五代道士)文,见《九域志》,今名栖霞宫”。元末,武当剑祖师张三丰,游历全国名山大川,也曾来栖霞宫小驻,留下骑虎下山逛县城的佳话。现存“系虎石”,即由张三丰系虎而得名。

  又名栖霞观,[1] 原名云升宫,位于云阳县城西北五千米处。始建于汉代,南北朝以来屡加修建,规模宏伟,是道教全真派的著名宫观之一。整个宫观建于山巅,四周青松环绕。建筑翘檐飞角,画栋雕梁。楹柱高大,基石均由虎豹装饰,栩栩如生。宫内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道家鼻祖坐像。正殿内有一巨型炼丹炉。寺内遍挂名家楹联诗刻。传说汉扶嘉曾避秦乱隐居于此,离开时种下一棵罗汉松。松至今仍傲然挺立,四季常青。栖霞宫除正殿外,有有虎石、金盘池、萝龙井、舍身岩、狐狸洞、听松壁等多处古迹名胜。整个宫观建于山巅,四周青松环绕,建筑翘檐飞角,画栋雕梁,楹柱高大,基石均由虎豹装饰,栩栩如生。宫内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道家鼻祖坐像,正殿内有一巨型炼丹炉,观内遍挂名家楹联诗刻。

  栖霞宫原占地面积很小,宋景德年间(1004-1007)扩建,设四殿:灵宫殿、祖师殿、玉皇殿、三星殿、初具规模。明正德初年(1506-1514)由县人许均捐资修葺,“盖自三清及真武王琳等神,全以金饰,左右侍御皆穿金彩。若夫前后宫殿,柱则添以朱,壁则涂以粉,匾复深刻点画,不吝金珠,与凡云板炉瓶之属,补缺兴废,焕然韦新者,何莫非均之功耶”(明赵《重修栖霞宫神像记》)。以后经乾隆十四年(1749)、道光九年(1829)重修扩建,至解放前夕,发展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殿堂近百间的古建筑群,有道士30余人。解放后,宫中道士陆续还俗就业,宫由人民政府安排改作学校和民居。“文化大革命”中神像全毁。1975年云硐区革命委员会又将部分宫殿拆毁,木料用作修建云硐中学。
栖霞宫历来为县内避暑胜地。每当盛夏炎炎烈日炙烤难耐之时,县城内上至知县,下至庶民百姓,络绎来宫避暑。解放后,宫虽改作他用,但宫外风景依旧。每到夏天,仍有不少学生、群众往游。金盆地、夔龙井、舍身崖、驻月亭、听松壁、狐狸洞前经常有人谈笑风生。

 

muzily12(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