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西毕 张大千
1899年一位怀胎十月的孕妇被梦里一只大黑猿托来的转世梦所惊醒。还惊魂未定的她随即就开始冷汗直冒并且腹部开始阵痛。几个小时过去后,伴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位惊艳了世界艺术史的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张大千就这样诞生了。
张大千,名正权,又名爰,字季爰,法号大千,自称大千居士,清光绪二十五年农历四月初一日(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今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他的这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张大千出生于一个落寞的官宦世家,在几代以前张家还能算作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大户之家。但是早在他父亲张忠发之前就已经开始家道中落,又加上张家十男一女共十一个孩子,一大家子的生活确实不易。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使张大千成为这样一个极具天赋和才气的画家的,但是好在父亲张忠怀和母亲曾友贞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挽救了这样一位天才。张大千的母亲出身大户人家,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她即传统,能干,并且知书达理。在家庭困难的时候,她靠为人绣花来补贴家用,因为描得好别人都称她“张描花”。张大千从小帮母亲描花,耳濡目染,极具天赋。在张大千13岁以前他都是由母亲和姐姐来带。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传统的私塾中学习。可是在他13岁的时候,一直爱护他的姐姐突然去世。这使得张大千第一次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在这之后,在母亲的安排下他开始在教会学校进行学习,他的母亲是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而后又离家去往重庆的求精中学读书,前后时间5年左右,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张大千的数学一直不好,并且因为那时候张大千很喜欢画古代的美人,还被人称作“张美人”。在张大千18岁也就是1917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大的转折,由于袁世凯的皇帝梦彻底灰飞烟灭,华夏大地狼烟四起,到处兵荒马乱。而18岁的张大千年轻气盛,硬是要和一群同学走陆路回家,锻炼自己的胆量及毅力。不料,中途被土匪劫走。那时候由于张家二哥“善孖”有了一些收入,张家渐渐富裕起来。土匪见张大千衣着光鲜,以为是富家子弟。于是要求张大千写一封勒索信寄回家,要求张家出赎金赎走张大千。张大千无赖,只好提笔写信,但是戏剧的是,那个土匪头子在看到张大千写得一手好字以后尽然主动要求认张大千作老师,于是,张大千阴差阳错的在山上做了100天的师爷。做土匪的这段时间内,他偶获一本《诗学涵英》,使他在诗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回家以后,同年,他追随二哥去到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他学习染织的技术,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写生这种队线条要求很精准的绘画技术。使得他在中国画传统写意的基础上融汇了一些西方现实的艺术。在日本学习两年,未婚妻去世的噩耗使他回国萌发了出家的念头。张大千带着好友李兹父亲的亲笔信来到了位于江苏省松江县妙明桥畔的禅定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便是由主持逸林法师为他取的。取自佛家经典《长阿舍经》“三千大千世界”寓意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宏广深微,包罗万象。但是佛门弟子张大千也仅仅只做了100天,由于不肯在头上烧戒疤加上对尘世的眷念,张大千最终放弃了佛门的清静。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在他的《张大千:梅丘生死莫耶梦》中评价张大千的出家说到:“真正的原因是现实的压力,激出他不顾一切,企图突破窘境的一种冲动。”张大千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佛家修行,于是去往上海。从21岁开始张大千先后拜了不少名师。他曾跟随曾熙,李瑞清(清道人)等学习书法,之后开始仿古模仿石涛画,足以以假乱真。并且在这期间张大千逐渐成长为中国画坛数一数二的名家。42岁时,张大千倾尽财力去往敦煌临摹壁画,又在人物及线条的把握上得到了很大的进步。50岁后他便开始了世界各地的巡游,既把中国艺术的精粹传到国外,又得到了世界艺术的启迪。这就使得他晚年有了独特的泼墨泼彩画。
总结张大千的一生我看到的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追求的过程。对于张大千来说人生无非是两部分,即生活和艺术,因此我看到的张大千也来源于这两个方面。
毋庸置疑,张大千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斐然的,从张大千时期以后的画家中来看,中国完全没有人可以和他站在同一个艺术的高度上。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人能像张大千对待他的艺术那样来对自己严谨,苛刻。也就是说现在大家并没有真正的像张大千那样刻苦上进,也并没有他那么好的机遇。人人都说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话是真的没有说错。我看到的张大千就是天才,而他是百分之百靠天分和刻苦钻研来成功的。他做过最具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42岁时去往敦煌临摹壁画。当时在敦煌的临摹条件非常的艰苦,没有好的画布,张大千就用很多张画布缝制成一张大的画布。当地过来帮忙的喇嘛,能把画布缝得天衣无缝。有壁画的洞窟入夜了就不好临摹,所以张大千经常是在洞窟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尽管如此,有些较深的洞窟,白天也没有一丝光亮,张大千就只有自己举着灯挨近了临摹。绘画上条件的艰苦还不算什么,有时候进入洞窟,三伏天里还得穿上大棉袄,洞窟里滴水成冰。这些壁画的临摹工作,费时费劲。但是张大千对这些壁画越是相处时间长了越有感情。他认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应当好好保护。如果因为时间,人为的破坏了,实在可惜。在敦煌的进修,为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又增添了关键的一笔,这使得他在人物的创作和对线条的把握上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在艺术的道路上,张大千除了刻苦努力,也是非常善于取长补短的。早期,张大千善于模仿石涛的画。出了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例如经常有一些名家从某处得来了石涛的绝世真迹,十分兴奋的拿出与人共赏,最后却都被张大千告知那是自己的仿品。张大千是个十分善于模仿的人,但是,他的模仿不是死的,他的模仿有他自己的灵魂,相较于石涛的真迹,张大千模仿的可以以假乱真,但是张大千能做到比石涛更好,他能在模仿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并且弥补。所以,他的仿品拿出来都被当做石涛的绝世真迹,好画难得。张大千十分看重的就是“自抒胸意,不袭前人。”
对待艺术,张大千是“刻板”的,他有他自己的一整套原则。但生活中的张大千是一个非常非常随性的人,敢于追求美。张大千一生共有4位夫人,情人无数。可他对待每一位他所爱的人都有情有义。20岁时张大千听闻未婚妻的死讯,从日本跑回来,悲痛欲绝差点遁入空门。他与才女李秋君的故事更是惹人怜惜。我想大艺术家就是要有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感情的“随性”。
一个艺术家,他的技艺好坏是其次,重要的是个人的风格。张大千一生独居风格,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自成一体。无论是画荷,画山水,还是画人,都别具风格。不论是其作品,还是本人,都令人过目不忘。也难怪西方有毕加索,东方有张大千——“东张西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