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之乡

家乡区县: 山东省兰陵县

大蒜传入中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据《古今注》和《农政全书》考证,古代种植的蒜最初叫卵蒜。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西域引进一种“胡蒜”,其形态比我国原栽培的卵蒜头大,所以称为大蒜,卵蒜也就相对的被称为小蒜。

苍山种植大蒜则在西汉之后。东汉崔实著《东观汉记》载:“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胡蒜,悉付从事,无所留。”据《后汉书》载,李恂原东汉章帝(公元76-88年)时代人士,由西北来山东任刺史,带进部分胡蒜种,于官府后园种植,收获分赠下属人员。可以设想,东汉时期,山东普遍所种皆为小蒜,当时大蒜仍属稀有品种。由于大蒜比小蒜的产量高、蒜头大、味道好,于是在兖州附近开始田园种植,后逐步向外扩种推广,涉及济宁、嘉祥、泰安等地,进而引至苍山一带。

据《郯城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神山镇和庄一带,就已形成了大蒜集中产区。由此可知,苍山大蒜起源于西域,并由东汉李恂从中原引于山东兖州,进而推广到苍山,逐步形成蒜区。在蒜区的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的定向培育而形成了“苍山大蒜”,距今实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据调查分析考证,建国前全县种植大蒜面积仅有3000至4000亩,蒜头亩产300至400千克,蒜薹亩产100-200千克。到1960年,种植面积仍不足1万亩(0.8万亩左右),1974年达到2.11万亩,1980年近4万亩,1990年达到12.16万亩,1993年达到18.89万亩,其后多年都保持在18万亩左右,2001年突破20万亩。蒜头产量一般亩产700千克左右,甚至高达1000千克以上。蒜薹一般亩产600千克左右,可高达800千克以上。
苍山大蒜是山东省的著名土特产品,因产地苍山县而得名,具有头大瓣齐、皮薄如纸、洁白似玉、粘辣清香、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苍山县由此而成为国家优质大蒜生产、出口的基地县,被誉为大蒜之乡。苍山大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唐《本草拾遗》载:“大蒜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癣痹,伏邪恶,宜通温补,无以加之。”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大蒜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病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治关络不通”。大蒜在中医学用作散寒化湿,杀虫解毒。其性温、味辛,主治感冒、鼻塞、肺虚大咳、百日咳、泄泻、痢疾以及肺结核、钩虫、蛲虫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是“天然抗生素”,可以杀死15种以上有害细菌,还可以治疗高血压,保护神经系统和冠状动脉血管,控制人体—些内分泌腺功能等。大蒜中的大蒜素、蒜制菌素和大蒜甙能降低人胃内的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1970年至1974年全国胃癌普查表明,大蒜产区苍山县的胃癌发病率为总人口的3.4/10万,是长江以北10万人口以上县、市中胃癌发病率最低的一个县。大蒜油可以杀死蚊子及某些农作物的害虫,对预防痢疾及乙型脑炎有奇效。苍山大蒜含有的17种可测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种均高于境外大蒜的含量。苍山大蒜蒜瓣所含的氨基酸总量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
3

那一天(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