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潮州

家乡区县: 潮州市饶平县

有人说,来潮旅游的绝大多数是吃货,因为他们都是奔着“潮州美食”这块招牌来的。的确,在潮州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即使让你不停歇尝个几天几夜也未必尝得尽,潮州人对于美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工艺,上到精品菜式下至街头小食,都让人垂涎三尺。
特色潮菜:白灼血蛤
血蛤(蚶),又名魁蚶、赤贝、毛蚶、泥蚶、花蚶等,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主产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辽宁等地。壳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或左壳稍大于右壳。长2.5~8厘米,宽2~6厘米。血蛤背面隆起,有数十条直楞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以整齐,洁净、无残肉、无沙土者为佳。
据本草纲目记载:血蛤(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
在潮州,血蛤一般的做法是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因为拨开壳就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
白灼血蛤原料:血蛤、生姜、醋
做法:
1、新鲜的血蛤用毛刷刷洗干净,沥干水分;
2、坐锅烧水,水开后,用网漏把血蛤放入开水中烫810秒钟取出;
3、生姜剁成碎末,添加陈醋,兑成酱醋汁,剥壳蘸食。

 炸油角是潮州一种算是家常的小食,属于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登场的一种,潮州人包油角的过程其实有点像包饺子,都是把馅放在一小块圆的油角皮上,再把皮两边一合,像包饺子一样捏出好看的花边,有人说因为它的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
炸油角是最大的工程,包油角起码得花两天时间,还要发动自己的好朋友过来帮忙,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去你家,几个大人围坐一圈,手中不停地把面皮“捏折折”,偶尔有个小孩包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或象猪或象孙悟空的,举起来:“你们看我包的这个”,大人小孩都笑作一团。
记忆中炸油角的时候是最神圣的时候,我们家掌勺的是外婆,外婆会说,“小孩都出去,厨房门关起来”。听说小孩在场若讲错话,油角就会漏馅,每个油角都粘上一点烧焦的馅,那就真的“砸锅”了。小孩子都坐在门外等,等着大人把一两个卖相不好的油角拿出来,城里人都知道要吃新鲜出炉的,可是那些金黄酥脆的油角却一个都不准动,高高地搁起来,等到春节吃的时候已经硬梆梆的了。在已经很少见到炸油角了,感觉也不是很喜欢吃,只是那种珍贵的回忆却是一直藏在心中。

 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
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2011年,广东省饶平县新塘镇南村村(茶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苏荷小城(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