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家乡区县: 孝感市应城市

     应城素有“膏都盐海”之称,“茶山鱼湖”之誉,这里是蒲阳古胜地,是蒲骚文化的发祥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应城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占地220亩,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于中心城区东南部。我为家乡一中代言。
     城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由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三部分组成。作为校园建筑重心的教学区建筑群呈扇形分布,科技楼处于扇形内弧的中央,三栋教学楼成品字形围绕科技楼对称坐落。教学区建筑的这种扇形格局象征着应城一中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理念。科技楼集行政办公、科学实验、电化教学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内设各科实验室20多个,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准备室和仪器室,实验室装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有较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多个,还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广播电视演播厅、电子监控室、地面卫星接收站、天文观测台等。教学楼分为三栋,总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每年级一栋,每栋设20个教室,并配有任课教师的办公室,每栋教学楼后面通过回廊连接可供3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多媒体电教室,整个教学区建筑显得和谐壮观、简洁实用。
      学生生活区有主体建筑六栋,即学生公寓五栋,学生食堂一栋,总面积达16500多平方米。每间公寓都设有洗漱间、卫生间、外阳台、晾衣架等。公寓与公寓之间有供学生活动的花园小区。学生食堂分上下两层,明净宽敞,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用餐,整个生活区布局合理、整洁舒适。位于生活区和教学区交汇处的艺术楼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内设美术室、作品展览厅、音乐厅、练琴房、舞蹈练功房等,既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也是师生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好场所。
     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的景点氛围。造型各异的绿化带、花坛、人造水系、曲桥、雕塑、喷泉、休闲广场布局合理,动静适宜,幽雅清静,步移景异,有着浓郁的现代特色和人文氛围。学校的景点设置追求一个“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和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使校园一物一景都成为不说话的教科书。警示牌像一个个先哲在谆谆教诲;报栏像一位无声的播音员,向学生发布着最新的消息;宣传橱窗像一名公正的法官,表扬先进、鞭策着后进;黑板报、电视之窗像一位知识老人,进述着历史,播洒着文明。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活力无限的学校,伴着风雨,她已走过了七十五年。1930年秋,由应城膏盐业锤业工会出资兴办“私立应城西河中学”揭开了应城教育的新篇章,结束了应城地区无新学制初中的历史。1945年10月,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开办,开辟了应城政府办学的新天地。1949年3月应城私立西河中学并入应城县立初级中学,正式进入一中老校区,扩大了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使应城县初级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鄂中较具实力的一所学校,开创了应城中学教育的新局面。1956年9月,经孝感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原来仅有初中班级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首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84年初中部停办,湖北省应城第一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应城县第一高级中学。1999年应城一中迁建工程开始启动,2003年实现整体搬迁。
现在应城一中是省、地、市三级的重点高中。同时也是湖北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和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应城一中的辉煌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国家、省、地、市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以“依法治校、人文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现在,应城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又加大了对应城一中领导和投入力度,促进应城一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75年长路漫漫,75年岁月悠悠。一中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一代一中人奋斗的血汗,也溶铸了应城一中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朽精神。校风“博爱、和谐、坚毅、争先”,教风“学高身正,铸魂启智”,学风“自信、自律、勤学、善思”,校训“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加足油,鼓起帆从这里起航,为应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灼灼桃李展风采”。走进这所人才的摇篮,她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她培养了3万名各色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乏点兵沙场的将军(程明群、汪德源、杨业功等);有杏坛尽风流的教授51人(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有地厅级及以上行政领导人42人(樊作楷、邓国政、王家吉、张郑英等);还有博士60人(李大纬、陈震、张红明等),高级技术人员66人(黄明德、刘家驹、汪咬元等);有专家名流13人(邹狄凡、徐慧玲、季发元等);实业家、企业家36人(李金生、吴泽民、张炼刚等);北大清华学生20多人(谌应春、马飞等)。
  “耿耿丹心铸辉煌”。学校现有在职在册的教职工251人,其中高级教师58名,一级教师81人,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2人,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象9人,省地学科带头人17名,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6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近几年,教师编著工具书、教学参考著作115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47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142人次,获省级以上辅导竞赛奖54项。现在应城一中有省级立项并开题研究课题8个,全体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热情持久,并涌现出一部分教学研究的先进个人骨干分子。应城一中1990届至1992届上省线人数连续三年雄居全地区榜首,创得“三连冠”的佳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赞誉。“桃李年年艳,栋梁节节高”。应城一中2003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上重点大学人数达231人,重点入围率居孝感市重点中学第二位。
     应城一中从关心学生成长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特别是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刘宝林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全省普通高级中学中率先成立资助品学兼优特困生的专项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爱心为特困生撑起了一片融融的蓝天,此举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极好的影响。
     在创造中超越自己,在发展中铸就一流。回顾过去,面对现实,远瞻未来,一中人深深顿悟:历史偏爱有智慧的头脑,现实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全体一中人同舟共济,就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现在,应城一中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奋斗吧,一中的莘莘学子,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wangzhaox

 

小小思绪x(2014-12-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