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是最为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之一,是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一件传统的手工旗袍,讲究的是面料与手工。面料70%羊毛尼里料15姆米电力纺桑蚕丝。面料裁剪时多次上浆,晒干,通过反复浆洗处理边缝。小圆领,大圆襟,直珠扣,长窄袖,长至小腿。是为美丽的春秋季节诞生的衣服。袖子垂下呈向前弯肘部形状。下摆开叉垂直自然拼合。开叉处虫止缝装饰。衣服外观没有线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