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很久以前,埤城地区乃大海之一角,由于常年累月的地质构造的变化,后逐渐冲击而成平原陆地。当时,冲击起来的陆地上一片荒凉。约几千年前陆地上忽然长出一棵槐树(今镇北北街桥头),槐树长大后,才逐渐有了人烟:故有“先有老槐树,后有埤城镇”之说。老槐树树围两人合抱有余,高达十米,木质坚硬,枝叶茂盛,虬须四发,古老挺拔,为罕见的大树。老槐树有个“怪脾气”,无论谁家办喜事送嫁妆路经此树旁都须默默无言,否则,虬须即会把你拒于树下而不能过行,槐树也由此而闻名。
由于老槐树矗立路中,路人多有不便,村人们以后遂用斧砍,砍后树液流出呈红色,人们视之畏惧,遂不敢妄动。由于无人管理,天长日久,槐树半面枯烂,形象狰狞,而与之同年生长的华山白果树却生机勃勃,果实累累;相比之下,老槐树自惭形秽,满腹妒嫉;于是槐树便面对白果树言道:你这么大年纪了还结子产果,难道不怕世人讥笑谈论吗?从此以后,白果树再也不开花结果了。老槐树约在1958年被毁,委实可惜!
埤城地区始建于西周,距今2000余年,埤城初名碑陵,后名仁信,三国是为孙权养马之地,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为防倭寇入侵,此地曾设营寨,筑土城,既定今名,明代为镇,清末属仁信、尚德、永济市,1934年埤城属第八伍,1946年埤城地区属访仙署。解放初划归丹徒大港区,1950年得归丹阳县,建埤城区。1957年,经山乡、埤城区、徐巷乡合并为埤城乡。1958年成立埤城人民公社。1985年5月撤乡建镇,2001年区划调整,与原胡桥合并,仍称埤城镇。据考古产资料证明,埤城有三千多年的人文历史,是丹阳六大古镇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