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凉城县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凉城县

    凉城位于东经112 °28′~112°30′、北纬 40°29′~40°32′之间。地处阴山南麓、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东邻丰镇市,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北与卓资县接壤,西与呼和浩特市区、和林格尔县交界。西距呼和浩特100平方公里,南距大同110平方公里,北距乌兰察布90平方公里,东距北京400平方公里。

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
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北魏设凉城郡,辖参合、旋鸿二县,始有“凉城”之名。辽置天成、宣德二县。金、元改称宣宁县。
明废县置宣德卫,为大同边外地。
清设宁远厅,属朔平府通判管辖。民国元年(1911年),设宁远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宁远”与别省县重名,遂沿用北魏旧名,复称凉城县,属察哈尔特别区管辖,治所设在今永兴镇。
1929年划归绥远省,1948年凉城县解放后,迁治所于新堂(今岱海镇),先后属和林、集宁专员公署、平地泉行政区管辖,1958年~2004年8月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9月至今属乌兰察布市。

综述

2012年,凉城县县实现生产总值7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40.45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8.15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人均GDP达到30343元,增长10.3%。凉城县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21:54:25。[6]
第一产业

2012年,凉城县农作物总播面积约96万亩,甜菜、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为5.3万亩、38万亩、3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5%、40%、31%;经济作物1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15%。预计凉城县粮食产量4.5亿斤,同比增长7.1%。其中:小麦269吨,玉米157162吨,大豆3260吨,油料6307吨,糖料185437吨。奶牛存栏6.7万头,绵羊存栏55万只,生猪存栏32544头。肉类总产量28756吨,其中猪肉产量8570吨。奶类产量122237吨,禽蛋产量930吨。基础母畜29.5万只,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98%,肉羊出栏92万只。
2012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8.1万公顷。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3392万元。
2012年,凉城县农机装备总量和机械化水平同步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24万千瓦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357万千瓦时%;化肥使用量(按折纯)17839吨。[6]
第二产业

2012年,凉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5亿元,同比增长10.6%。12家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为内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凉城县电厂
551408万元。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6家,完成总产值59989万元。[6]
第三产业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6亿元,增长1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9.46亿元,同比增长11.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7.5%。[6]

Mr张(2014-12-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