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南路是成都城市中轴线的南半部分,也是全国最长的纵向中轴线道路。被称为天府第一路。两旁汇集了众多大机关、著名企事业单位等。
北起成都核心——天府广场,向南无尽头延伸。目前最南端在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全长25公里。始建于1958年。
人民南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种“霸气”,在五十多年前它就大胆地把华西坝一分为二。“应该感谢李劼人、米建书,如果不是他们,人民南路也许只是成都一条7米宽的普通街道,一个加长版的春熙路。”
成都市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就是米建书在1953年亲自主持制定的,这个规划于195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其中就包括打通贯穿城市南北的人民路。1958年人民路开始施工建设,一种意见说把路扩得太宽,没有必要;一种意见说拆迁太多,难度太大。米建书大学学的是政治经济学,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对大家说:“你们现在嫌路修宽了,也许再过几年后人们会说,这路修得太窄了呢。”修人民南路当时最大的难度就是要穿过华西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把校园一劈两半,而学校的第六教学楼正好就在这条路上。时任华西大学校长的刘承钊虽然赞成修路,但是担心师生上下课的安全。米建书在实地勘测后,把第六教学楼拆除按原样搬到学校钟楼旁,在东西校门间开辟一条地下走廊,保证师生上下课和医院交通安全。“你们现在嫌路修宽了,也许再过几年后人们会说,这路修得太窄了呢。”
作家副市长李劼人先生是非常有远见的城市建设者,早期的人民南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道路的宽度也是由李劼人亲自设定。在1950年代,他甚至参照了巴黎凯旋门前香榭丽舍大街的标准和规模来建设人民南路。李劼人有篇轶文《成都的一条街》,详细讲述了人民南路的历史变迁。人民南路按当时市政府公布的名称叫“人民路南段”,它与人民路中段、北段(即今人民中路、人民北路)是一条路,两端连接着南北两个火车站,这是成都最早、最宽阔的道路,全长10公里的道路又当数人民南路的6公里路段最为宽阔。当时人民南路确定的路宽就是64米,同时设计街心花园和行道树。之所以要建设这么宽阔的大路,除了学习巴黎的市政建设,李劼人还想通过这条路表达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成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说:“人民南路的兴建,它向成都人民说明新社会的可爱;它增强了成都人民对美好远景的憧憬,也增强了成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不要看轻了这条街的兴建,它确实具有很浓厚的政治意义的!”正是带着这份理想热情和政治信念,1958年修建人民南路时,在多数人都不赞成将路面拓展到那么宽的情况下,李劼人力排众议,终于建成了当时成都市最宽阔的通衢大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