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是妇孺皆知的爱亲典故,历史上与此成“双璧”的,还有“陆绩怀橘”。
陆绩(187~219),字公纪,东汉末海盐华亭乡人。
东汉末期,诸侯割据,经年混战。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称雄淮南的大将军袁术在九江会见庐江太守陆康;陆康6岁的儿子陆绩也在场。席间,袁术命人取出金灿灿的大蜜橘招待陆康,小陆绩面前也放着几只。但他没吃,而是藏在怀里,当时谁也没有留意。后来大人们谈完公事,小陆绩跟着父亲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兜里却“噗噗噗”滚出3只大蜜橘来,急得他趴在地上两手乱抓。袁术大笑道。“小陆郎,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陆绩回答说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袁术问他为何舍不得吃,陆绩说要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
消息传开,大家都知道了“陆绩怀橘”这件事,认为事情虽小,孝心感人,后就与同时代的“孔融让梨”一样,成为爱亲典故。干百年来,历代诗文常加引用:如唐代诗人骆宾王《畴昔篇》:“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更有把怀之遗母之物称为“陆郎橘”或“陆氏橘”,如唐代诗人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后来“陆绩怀橘”被画入《二十四孝图》),编入各种启蒙读本,更是妇孺皆知了。
才能出众
陆绩长大后,倍受东吴重用。初时被太守王郎任命为功曹,负责治安。经过陆绩大力整顿,社会风气肃然,显示了他的吏治才能。一次,孙策召集张昭等谋臣商议如何对付其他诸侯,众人纷纷献计,认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只有年龄最小、坐在末位的陆绩一声不吭,等大家讲完,才高声阐述自己的意见:“昔日管仲辅助齐桓公9次联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并未用兵。孔子说,‘远入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大家不考虑用怀柔办法取胜,一味崇尚武功,我陆绩虽然年少,也感到不安。”一席话说得众人面面相觑。张昭觉得这个小陆郎胆识非同一般,便对他更加器重。后来陆绩在孙权属下受命南征,官至广西郁林太守加偏将军,领兵2000人,执掌大权。
压石归航
陆绩在率军南征途中,因脚伤行动不便,决定卸任退隐。他为官勤政廉洁,在登海船回家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财产,官船轻得不能越海。于是只好“取石为重”,搬来许多石头压船。旧时这样的清官是很少见的,所以人们“宝其石”,家乡的父老兄弟纷纷取船石留作纪念,一时间压船的石头成了“宝贝”,因此又产生了一个“压石归航”的典故,用来颂廉责贪。
陆绩从郁林太守任上归来,在东海之滨的九峰山麓(今浙江平湖乍浦)隐居著述。他学识渊博,星历算数,无不精通,著有《陆氏易解》、《太玄经注》等书。所作《浑天图》是一部很有名的天文学著作。可惜这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只活了32个春秋,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便病故了。
陆绩归隐后曾在吴县(今苏州)居住,因此苏州临顿路上早先有“郁林太守陆绩故宅”,宅前还竖有“廉石”。
陆绩有个女儿名郁生,嫁给张白为妻。后来张白的哥哥触怒孙权被杀,张白也受株连而死,陆氏母女成了两代孀妇,就将故宅舍为家庵。后人为了纪念陆绩,改名“怀橘庵”,今存乍浦镇西大街怀橘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