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镇总面积55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5万亩,总人口12317人,其中农业人口9749人,主要有汉、哈、蒙、维、回等11个民族。全镇辖区内有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其中2个哈族居住区,1所中心学校,2所私办幼儿园,1所乡镇卫生院。镇党委下设3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18名。其中农牧民党员366人。 三台镇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全年日照2800—3100小时,年均辐射量5802兆焦/平方米,年均气温5—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68.2毫米,全镇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7900万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1758万立方米,现可开采400万立方米。该镇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叶蜡石、沸石、膨润土、珍珠盐、工业用盐、石灰石、煤、铜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为全镇发展农业及工商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三台镇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由以白酒名气最大,目前三台白酒已畅销全疆各地,并且已进入内地市场,广为消费者的喜爱。
自2001年该镇被国家列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先后共投入198.66万元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目前镇区基本实现了“三通一平”,完成了主街道两旁的绿化,供水厂已投入使用;2006年投资260多万元实施小城镇亮化绿化工程,完成人行道铺设工程、路灯安装、树田绿化工程,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优化了镇域投资环境。
近年来,三台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把握一个中心,抓住一个关键,实现两个目标,突出四个重点,办好五建实施”的整体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群众,大力弘扬吉木萨尔精神,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我镇2007年阶段性工作任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2007年该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41元,比上年增加427元。
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一是按照“一红一白”的发展思路,调优种植业结构,根据实际,在羊圈台子、黄蒿湾片继续加大番茄种植力度,力争种植番茄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在番茄生产基地建设方面,以八家地、六户地、大马圈、羊西村等村为重点,通过土地平整,继续扩大连片种植面积,引进新技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对于沿沙漠的老庄湾、东地片水土矛盾较大问题,因地制宜,进一步扩大棉花,棉花发展到30000亩,并在棉花种植方面大力引进和推广膜下滴灌等新技术,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实现节本增效;依托天山飞雪土豆淀粉厂,在潘家台子山区片加大土豆的种植力度,面积达到2500亩以上。平原农业村适当扩大玉米制种、西甜瓜和蔬菜制种的面积,实现农业进一步增效、农民进一步增收。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切实抓好对传统畜牧业的改进,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所占份额达到55%以上。依托天山幽谷加工企业,加大牛羊育肥力度,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全年实现育肥牛3000头,育肥羊36000只;进一步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增加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以牛的改良和小畜改良为主,全年实现黄牛冷配1500头,肉羊改良1200只;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疫病防制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依法组织开展动物强制性免疫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兽医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确保动物防疫率达到100%;同时抓住地源优势,调优畜种结构,进一步加大特种养殖,鼓励群众发展肉用驴、特种猪的养殖,使特种养殖向规模化发展,并以协会带动广大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努力提升畜牧业产业化程度,驴发展到1000头,特种猪饲养量达到500口;以郑兴标准化蛋鸡养殖合作社为龙头,按照“家家户户搞养殖、千家万户上规模”的思路做大家禽养殖业,力争家禽养殖量突破40万只;充分利用世行贷款,抓好养殖示范大户,鼓励养殖大户到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将养殖小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示范小区,力争养殖小区新进养殖大户10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