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平凉崆峒两个地方你一定不能错过:柳湖公园和崆峒山。
柳湖公园简介:
柳湖是陇东的自然山水园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独特的景观。若沿着石阶幽径信步漫游,可见柳荫葱笼,湖光潋滟,花圃错落,掩映迷离,亭台玲珑,画舟轻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至暮春时节,柳絮轻飘,弥漫湖柳,被人们誉之为“柳湖晴雪”,为平凉八景之一。公园位于崆峒城廓西北隅,西兰公路南侧,东西长480米,南北宽185米,总面积133亩,其中湖水面积41亩。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南坡北平。各湖均有潜水泛流,故有百泉之说,其中西湖深1.5米,东湖深2~3米,特别有天然暖泉一眼,更是久负盛名。 柳湖始建于宋神熙元年(1068),时任渭州知府的蔡挺在此引泉成湖,莳花植柳,建造避暑阁及柳湖亭,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明嘉靖年间,韩潘昭王占为苑囿,由明武宋朱厚照敕赐“崇文书院”供王府子弟读书。昭王以千金筑城三仞,并做了大规模的扩建。清乾隆之后,又先后多次修葺,建有“深柳读书堂”、“文澜桥”、“养正轩”等建筑。先后更名为“百泉书院”、“高山书院”。同治初年,柳湖毁于兵燹。同治十二年(1873),陕甘总督左宗棠驻兵平凉,再次修复,名为柳湖书院,并亲书“柳湖”匾额。写了《颂暖泉》即《重修平凉暖泉碑记》。民国十五年(1926)柳湖书院改为甘肃省第七师范学校。解放后,仍相继被一些学校、单位占用,1977后单位迁出,恢复公园,增其旧制,再添新景,1979年5月1日正式开放。
崆峒山简介:
崆峒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仙山。相传广成子修炼得道于此山,黄帝前来向道家仙人广成子问道,人称崆峒山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后来发展为道、儒、佛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崆峒山还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派的发祥地。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均以登崆峒为盛事,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山峰峦叠嶂,崖壁峭立,平台幽寂,怪石嶙峋,洞穴深邃,林木葱郁,湖光野岚,相映成趣,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有南方山色之秀,不愧为“西镇奇观”、“神州西来第一山”。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秦汉时期,崆峒山开始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近年来,新修了法轮寺、卧观平凉、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问道宫等景点三十五处,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
崆峒山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通过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崆峒山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一个亮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