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鲜

家乡区县: 江苏省靖江市

鲥鱼、刀鱼、鮰鱼,被人们称为“长江三鲜”。

鲥鱼,江海洄游型鱼类,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鲥鱼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骨正中有一显著凹陷,上下两颌均无齿。脂眼睑发达,几乎遮盖眼的一半。腮孔大。鳞片大而圆薄,上有细纹。无侧线。腹部有大型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有

刀鱼,也称刀鲚[1],其体型狭长而薄,颇似尖刀而得名。是长江水产的三大珍品之一,全身呈银白色,晶莹可爱。因长江刀鱼每年春天从大海游入长江产卵前,需要囤积大量脂肪待途中消耗,这就使得长江刀鱼味道特别味鲜、肉嫩,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鱼肉中,含脂肪16.8克,蛋白质14克,磷1.1克,肉质极细嫩鲜美。为江阴段长江水面的特产。食用以清蒸为佳。刀鱼肉质细嫩,腴而不腻,味道鲜美。烹调花样多,品种有“糖醋酥刀鱼”、“白汁双皮刀鱼”、“清蒸刀鱼”等。

刀鱼体型狭长而薄,颇似尖刀,全身呈银白色,晶莹可爱。每年3—4月间分布长江口岸,故镇江一带素有“春有刀鲚夏有鲥”之说,刀鱼肉质细嫩,腴而不腻,味道鲜美。烹调花样多,品种有“糖醋酥刀鱼”、“白汁双皮刀鱼”、“清蒸刀鱼”等。

刀鱼刀鱼的一些常见的种类有:七星刀鱼、斑纹刀鱼、非洲刀鱼、帝王刀鱼、金刀鱼(白化种)、魔鬼刀鱼等等。

近于灭绝

现在市面上的刀鱼,大多是“湖刀”、“海刀”和“河刀”,虽然都是刀鱼,但其口感和品质远不能与长江刀鱼相比。无奈的是,长江刀鱼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生态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河豚肉极度美味,是中国“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之首,长江镇江下游产的河豚则是长江中最好的。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描写:“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在《六一诗话》里说:“河豚尝生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另外轼苏也写下“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并曾说河豚味道“值那一死。每年春季都有无数美食爱好者品尝河鲀的美味,但时因料理不当或品种分辨不清,造成意外中毒死亡,因而古有“拼死吃河豚——勉强从事”的说法。现在河豚的研究以日本研究最深,在日本,河豚的料理均需严格训练领有执照的厨师才能够进行。日本已养殖出无毒河豚。养殖则以中国大陆为大宗,每年皆饲养输出大量河豚至日本等地。

胖墩儿(2014-12-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