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象帽舞

家乡区县: 吉林省延吉市

象帽舞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延边 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一带广为流传,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象帽舞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一门综合性的民间艺术,象帽舞是农乐舞中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当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并散发出浓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称之为农乐舞当中的华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每逢节日、婚礼农闲以及竞技活动之时,男女老幼聚在一起,尽情表演。由于象帽舞蹈是独特的朝鲜族代表性舞蹈形式之一,且具有很高的技巧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调查,早在1949年,汪清县就组建了象帽舞表演队,由象帽舞第一代传人梁泰荣传授象帽舞技艺,每逢节日、婚礼、农闲及竞技活动之时,男女老幼聚在一起,尽情表演。1954年农乐舞作为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经过众多演艺家的辛勤劳动,以象帽舞的艺术形式搬上了舞台,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改革开放以来,汪清县为象帽舞的保护和发展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使象帽舞这一朝鲜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得以延续和传承。汪清县的象帽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表演比赛和省、州大赛,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称赞。1986年在北京"全国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表演的象帽舞《欢乐"荣获"特别奖";1987年,汪清县百草沟镇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周",其间有千人舞蹈队表演大型象帽舞,引起很大的轰动。目前,汪清县的"象帽"制作已达到了领先水平,象帽彩带长度达到了28米,是目前最长的象帽彩带,百草沟镇已被延边州文化局命名为"象帽舞之乡"。

象帽舞是朝鲜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目前已发展到第六代传人,其舞蹈形式也从最初简单的田间娱乐发展到现在由专业的文艺团体进行演出,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尽管如此,它的发展却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象帽舞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舞蹈人才老化、高龄化,骨干人才流失、断档;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受到冲击,很少有人专注地练习"象帽舞",专业人才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族艺术,汪清县现在每年都要举办象帽舞培训班,培养象帽舞蹈后备人才,同时还广泛开展象帽舞表演活动,推广和普及象帽舞。

Zengyeony(2014-12-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