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茂名市石化基地项目完成后,茂名具备每年2550万吨炼油能力,每年至少新增产值超500亿元和税金100多亿元,是中国重要的石化基地。早在1994年,茂名市就已跻身全国5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粤东西北首位。茂名已形成一个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为支柱,建材、陶瓷、轻纺、皮革、塑料、造纸、食品、医药等行业共同发展的门类较齐、结构逐步改善的工业格局。
2010年茂名市全市生产总值(GDP)149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35亿元,增长5.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第二产业增加值590.76亿元,增长14.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4%;第三产业增加值625.98亿元,增长17.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3%。三次产业结构为18.4︰39.6︰42.0。
2011年茂名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8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县(市、区)指 标
茂南区
茂港区
信宜市
高州市
化州市
电白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30.2 110.89 251.51 332.87 288.2 260.9
增长速度(%) 11.9 16.4 13.8 11.6 15.1 14.2
2013年茂名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7%。
三高农业
2010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56万公顷,增长4.3%;总产量152.56 万吨,增长5.4%。水果面积23.51万公顷, 总产量234.59万吨,增长5.4%。其中荔枝面积9.42万公顷,总产量41.82万吨,增长7.5%;龙眼面积5.21万公顷,总产量25.41万吨,增长7.0%。
茂名市水果品种多样,以名优水果如香蕉、龙眼、荔枝、芒果、树菠萝、黄榄、蔬菜为龙头的“三高农业”闻名遐迩,2004年的总产量分别达到190多万吨和200多万吨。所属高州市(县)有“中国水果生产第一市(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80多万亩。全市逐步形成了以荔枝带、龙眼带、中部香蕉生产区为特点的“两带一区”的水果种植布局,如荔枝品种中的 “白糖罂”、“鉴江红糯”,“储良广眼”龙眼、“高脚遁地雷”香蕉、“红杨桃”等 果品,享誉海内外。
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期间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高州荔枝更是名扬天下。
石化工业
_茂名中国第一乙烯厂_
茂名市以炼油、乙烯生产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2013年茂石化炼油加工能力、乙烯生产能力分别突破2000万吨/年和110万吨/年,比原计划2020年炼油达到2000万吨/年提早了7年,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原油加工能力,有“中国南方油城”之称。茂名石化到2015年形成3000万吨/年炼油能力,到 2020年形成 4000 万吨/年以上炼油能力。同时配套新建一套 100万吨/年乙烯装臵和 100 万吨/年芳烃联合装臵,到 2020年形成 200 万吨/年乙烯和 100万吨/年芳烃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中下游石化产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此外,茂名市还有400多家各类型的化工企业相映争辉,出产的油品和化工产品品种多达400多种。
矿物产业
茂名市辖区内已查明的矿产57种,其中“南玉”、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为主的开发、加工工业,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广东省迎接香港回归赠送的玉雕珍品--“一帆风顺”即出自信宜市工匠之手。油页岩、高岭土储量居全国首位,黄金、锡、钛、锆英石、稀 土、瓷土、花岗岩储量居前列。茂名市包括矿产品开采和加工在内的矿产经济总产值约22亿元。
渔业经济
茂名养殖最多的是罗非鱼。2008年后,广东茂名市积极发展特色渔业、效益渔业,引导渔(农)民奔小康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3年在全省淡水鱼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茂名淡水鱼各大产区却成交活跃,产销两旺,价格稳中有升,渔业经济对全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5%。茂名市罗非鱼产量占全国同种鱼类产量的12%,成为全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
茂名市2010年水产品总产量81.47万吨,比2009年增长6.0%。茂名市在高州南部、化州东南部、茂南西部的12个镇建设起养殖面积近30万亩罗非鱼“金三角”基地。10年后,全市罗非鱼年产量达13万吨,产量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8、全球的1/12,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当之无愧的罗非鱼大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