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仔细看看“帮老师上头条”活动评选三个指标,一是文章质量;二是网络互动及分享(评论数量、获得的梧桐子数、被分享次数);三是网络推广效果(网页浏览量、搜索引擎搜索结果)。怎么看,都像是在说小米的口碑营销。至于两者的相似之处,下文会做详细探讨。这里还是先讲讲“帮老师上头条”活动。
正文大致是“还记得我刚上高一,欧阳老师也刚转入这学校。他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老实说,他的头发有点少,地中海式风格。皮肤保养不错,实际年龄应该也不大,主要就是被那稀疏的头发害的……说到这,我想起他跟我说过,他喜欢唯美主义,问我有没有听过王尔德的名字。”文章从我对他的印象谈起,题目模仿作家二月河<<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从他的三个爱好来写,分别是读书、朗读、跑步,三个侧面反映他的性格风貌。应用到营销上,就像是向别人推销自己,真诚与诚实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行文力求真实,不夸张,不矫情。老师是地中海式头发,不能吹成是一头秀发。这就像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所说的,一是一,二是二。尤其是那些顾客事后可以查证的事,“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卖给顾客一辆六汽缸的车,而告诉对方他买的车有八个汽缸。顾客只要一掀开车盖,数数配电线,你就死定了。”其实没有把老师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不仅出于真实性的考虑,还因为这样的形象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让人容易接近,有亲和感。再说了,一个没缺点的人与有些缺点但无伤大雅的人相比,谁更容易被人记住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苹果那令人印象深刻的Logo,一个似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正题吧。为什么说帮老师上头条活动很像口碑营销呢?先从活动的评选指标一一分析。在这,我想用小米成功的口碑营销来作对比。首先,文章质量,这自不必多说,好的商品才有相对持久的影响力,值得被顾客向别人宣传。说到小米,就是高配低价,超高的性价比。接着,是网络互动及分享。这也是两者最像也是口碑营销最核心的地方。小米作为用户粘性最高的手机品牌,自然十分注重这点。在小米手机推出之前,他先是做出一个系统MIUI,并免费使用。这种无门槛的使用,一下就获得了许多的关注量。接着小米论坛的推出,提供了线下线上互动的交流平台。在这,就是评论数量。在用户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加之微信等平台的转帖,口口相传,为小米培养了一大批潜在的用户。
口碑营销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QQ、微信上对某商品简介的转载,在京东、淘宝购买商品后的评价,这些无不是口碑营销,我们在写下评价的同时,即在参与这场由一个个消费者组成的庞大营销群体。帮老师上头条活动,也是通过利用网络平台,以评论数量、获得的梧桐子数、被分享次数等方式,让更多人获取这信息。
最后是网络推广效果(网页浏览量、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对于小米,它的效果如何。我在网上找到一个数据,小米天猫“双11”活动于00时00分正式开场,截止到00时4分48秒,总支付金额超过了1亿元。到了天猫双十一上半场即将结束的时候,小米的支付金额于11点56分终于突破了10亿元大关。截止到下午17时41分,小米天猫官方旗舰店的支付金额突破了13亿元。这就是效果。口碑营销很重要的一点,要有卖点,这样也方便消费者去宣传。什么高配置、三防、像素高等等。
口碑营销注重可信度,若是亲朋好友间的宣传,总比陌生人来说要效果好。QQ、微信、微博等平台就提供了在朋友圈发布信息的渠道。这里也隐藏了从众和攀比的心理效应,当看到朋友圈都在刷同样的信息时,或许之前未曾关注过,抑或之前是嗤之以鼻。但不免开始心生动摇,这就埋下了购买的契机。其次,人们打从内心倾向相信权威,尤其是当你对这商品并太了解的时候。领头羊效应在这就发挥了作用。像某某论坛的某某“大神”,经常有人膜拜听信他的“神论断”。又像微博的大V,拥有一大批粉丝,往往他的一句话就能掀起一番风雨。这样也都是潜藏在口碑营销深层的消费心理学。
帮老师上头条活动,由于展示信息所限,并不能获得像小米等商品的更广的关注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平淡无奇的信息已经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了。像现在十分红的神曲约瑟翰•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王蓉《小鸡小鸡》等,要么是通过与传统审美不同的歌曲演绎,要么是出位与广电总局要求打擦边球的做法博人眼球。
对于营销而言,关注度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关注,就等于死亡。总结,通过选修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我更深地体会到了人脉的重要性,对于营销,无论是线上线下,当你无法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你以前累积的关系网就成了你第一批潜在客户。从如何提高AR值中,拉取更多的人互相关注也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如果说帮老师上头条、我为家乡代言活动推销方式更为传统保守,那么病毒性营销就是新颖独特的。也因此,我从中了解到了更多的营销方式,以及潜藏深处折射出的消费心理学。
可能的话,我更希望任务有对市场的调研与跟踪,如跟踪成功的营销方法。像小米的口碑营销、饥饿营销。以及竞争对手的应对方式等等。这样既有趣又能学而有成。我也希望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上成功的营销案例,最好图文并茂。老师也可给我们讲讲埋藏在消费现象里的心理学。
最后,说说我的不足吧!由于起初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觉得营销就是在暴露自己的隐私给别人看。对任务总是消极对待,可做可不做的态度。只有在帮老师上头条活动好好写了一篇,所以才有这样一篇总结。可是,在做总结时,不断进行查询对比后发现,其实我就活在营销当中。在QQ发一篇说说、随手转载别人的帖子,无意间就在向别人推销自己、帮人推广了商品与价值观。就连我最近常常浏览的各个网站,关注商品的价格走势等等,都在参与这一场庞大的营销游戏。成功的营销方式引起的消费现象,时而是消费者时而是卖家,彼此斗智斗勇,看谁能把握住对方的心理。这是一场大博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