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昭君文化节便一发不可收。每年盛夏,塞外草原便敞开绿色的怀抱,精心梳妆打扮,喜迎八方贵客。无论是2002年第四届昭君文化节喊出的响亮口号“青城与世界同行”,还是2004年与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共同举办的第五届昭君文化节上,35个国家的佳丽云集青城参加环球洲际小姐国际选美大赛决赛,以及2005年第六届昭君文化节时,CIOFF第九届亚洲国际民间艺术节在此举办,都使这座城市的胸怀更加广阔、文化的交融更加多元。 整整10分钟,20多位印度尼西亚舞者并肩排列,一刻不停地拍肩、伸臂、低头、昂首,其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机械重复,在古老打击乐的映衬下像在积蓄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惊异与沉默之后的观众,猛然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舞蹈动作的继续中如潮涌来。2005年7月,美丽的青城又迎来了第六届隆重而热烈的昭君文化节,文化节期间,在自治区政府礼堂上演的南太平洋域外风情无疑成为最精彩的定格之一。
在每一届的昭君文化节上,大街和广场上的多元文化展示,更让当地人和外地人一同开了眼。“能在新华广场看到这么多外国艺人的激情表演,叫我好新奇、大开眼界,感谢文化节。”呼和浩特市市民郭秀兰激动不已;“我们全家对内蒙古大草原心仪已久,本次环球洲际小姐国际选美大赛又在这里举行,借这个机会,我把太太和孩子都带来了,既可以游览草原,又能欣赏美女,一举两得。”广东人区有亮很满意。
过去人们来呼和浩特,向往的是巍巍青冢和草原的旖旎风光。现在许多人来呼和浩特,更想看一看每年的昭君文化节。它就像文化海洋中美丽的漩涡,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牢牢吸纳其中。每年文化节期间,铁路、民航、公路运输屡创新高,无论是内蒙古饭店等五星级饭店,还是便宜的招待所处处“人满为患”。
美丽神奇的青城不仅是异地优秀文化的流入区,更是特色草原文化的输出区。承载昭君文化精神的昭君文化节,不仅把多元的世界文化吸引到草原,还使悠远的草原文化跨越国度,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伴随着悠扬的蒙古族长调,21名手持苏勒德的蒙古族青年策马入场,紧随其后的是近200名搏克手和手捧哈达的蒙古族姑娘。与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共同举办的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开幕式上,热烈的场面加上主持人激动的语调,将浓郁的草原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当时的主持人之一、自治区著名表演艺术家武利平说:“希望通过晚会上表演的骑马、摔跤、马头琴演奏、蒙古族长调等,让更多人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与艺术。”其实不仅是该届文化节,历届的昭君文化节上,都会举办大量展示草原文化的活动。前来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波兰姑娘说:“来这里参加演出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中西文化的交流,我希望中国人能领略到我们的民间艺术,也希望我们能将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带到波兰,带到全世界!”
昭君文化节早已不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日益显现出其重要的影响力。今年,呼和浩特市少年宫的19位小朋友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春节,她们代表自治区远赴香港参加了国际花车巡游表演。据领队老师莫日根高娃介绍,邀请方香港创绪艺术团正是在昭君文化节上看到她们的精彩民族舞演出才发出邀请的。佳通轮胎公司呼和浩特市分公司的安徽人姚吉平说:“前些年回安徽老家,那里很少有人听说过昭君文化节,而这两年,随着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我的老乡们都知道了这个节日,许多人还趁着文化节自费到这里旅游呢!”。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学者郝诚之说:“昭君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大文化。”回顾六届昭君文化节,无论是活动所体现的跨越国度、文化多元,还是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声名远播,昭君文化所代表的和平、团结、开放的精神实质,已在这个节日的成长历程中不断被发扬光大。
黑河岸边,那被称之为青冢的昭君墓永远不会寂寞,以弘扬草原文化为己任的昭君文化节也必将在跨越历史和国度的品牌塑造中,成为一个辉映世界的知名文化品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