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呼和浩特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据了解,本次文化节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届时许多国内外重要客人将亲临这次盛会。文化节期间,许多活动是由国家部委牵头,由我市具体承办的。特别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西开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承办的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将和此次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同期举办,同时开幕,更增加了该项活动的风采和魅力。  此次文化节主题更加鲜明,即以“天堂草原、魅力青城”为主题,突出青城草原特色。“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第一品牌,是首府最大的无形资源。文化节所弘扬的草原特色,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的象征。文化节向世人展示了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塑造了草原历史人文名城的形象,展示了首府文化的风采。

  特色更加鲜明是此届文化节的特点之一。此次文化节把突出草原文化特色作为着力点,充分开发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人物、民族风情、民族节日等民族文化资源,努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努力扩大草原文化的影响力。文化节各项活动的民族特色和草原特色十分鲜明,届时人们会被内蒙古的魅力深深吸引和折服,草原和她的文化一起将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天堂”。

  群众的广泛参与是节庆活动蓬勃开展的基础。为体现群众性,此次文化节还安排了很多群众便于参加的活动。如广场消夏文化活动和昭君博物院民俗文化活动、2007呼和浩特大召庙会暨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美食节等。这些活动从不同层面吸引群众参与到文化节活动中来,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娱乐,不断满足小康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文化节真正成为首府百姓自己的节日。

<:SECTION>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回顾历届昭君文化节,从中可以看出,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因为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初衷,就是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每年昭君文化节期间来呼采访的国内外新闻媒体的记者就有200多人,中央及兄弟省市对文化节的宣传报道都在1000多篇条以上。此外,还有来自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区的政务及经贸类代表团,许多代表团的成员均对内蒙古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建设成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昭君文化节已成为全市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成为推进首府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活动载体。文化节向世人展示了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塑造了草原历史人文名城的形象,展示了首府文化的风采。  昭君文化节推动了城市建设、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大市和民族文化大区的建设,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推动了第三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建设和改造,带动了旅游商贸活动,提升了首府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地区文化;锤炼和培育了一支有影响力的文艺队伍,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文化繁荣,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因为昭君文化节的民族特色和草原特色十分鲜明,所以海内外宾朋被内蒙古的魅力深深吸引和折服。随着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向全国播放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的盛况,草原和她的文化已经一起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天堂”。

  此外,六届昭君文化节为经贸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推动了呼市乃至全区的经济发展。第五届昭君文化节对第三产业的带动达到2.6亿元。其中,呼和浩特2004年经贸洽谈会共吸引了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部分省市的商家来呼洽谈、考察,共接触洽谈约7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的有30项,总投资56.85亿元人民币,协议引资额50.45亿元人民币。因为内蒙古的自然资源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府部门真诚合作的态度,最终促成了24个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商贸流通、包装建筑、冶金化工、房地产开发、风力发电、旅游服务等领域的签约项目,一大批“好、大、优”项目落户青城,总投资为44亿元人民币。呼和浩特第二届华北地区食品交易会成交额达300多万元。2004年房展会成交额达1.3亿元,比上届增加35倍。内蒙古首届民俗及古代艺术品展示交易会成交额达200多万元,其他经贸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而第六届昭君文化节对第三产业的带动则达到了3亿元。

  第五届昭君文化节期间,组委会精心安排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以呼市市区为中心,以盛乐百亭园、昭君墓、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等景点为主线,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了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化节的带动下,2004年上半年,全区接待各地游客56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2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6亿元。第六届昭君文化节期间,组委会精心安排了民族风情游活动。全市共接待各地游客31.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35亿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去年同期增长14%和11%,为2005年的旅游接待创出第一个高峰。昭君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首府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进一步提高了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加强了旅游产品的宣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与此同时,大量游客在呼市进行吃、住、行等一系列消费活动,不仅带动了宾馆、餐饮业效益的增长,也带动了商业多方位的消费,实现了“做大文化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昭君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激扬了人气,凝聚了民心,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热爱首府、建设首府、振兴首府”的积极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说,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对内而言是为本地区企业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个展示形象的广阔平台;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则为呼和浩特市创造了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盆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minmin1106(2014-12-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