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呼和浩特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979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676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4433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6709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036人上升为2085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7663人下降为1631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1556人上升为3294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5305人下降为1978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067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0992人,文盲率由9.09%下降为4.21%,下降4.88个百分点。

民族组成

根据《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98647人,占87.16%;蒙古族人口为285969人,占9.9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1999人,占2.8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40953人,增长15.80%;蒙古族人口增加78364人,增长37.7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400人,增长12.95%。

<:SECTION>8社会发展

文化底蕴

呼和浩特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里有距今七八十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战国时代的我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和闻名遐迩的辽代万部华严经塔;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的天文图金刚舍利宝塔;被誉为“召城之最”的大召、“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杏坞番红”的乌素图召、“古木参天”的喇嘛洞召等众多召庙共同组成独具魅力的召庙文化。加上市东南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群,具有大漠风情的黄河旅游区、号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度假村和位于大青山丛林翠柏中的乌素图国家森林旅游娱乐区,周边有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草原旅游胜地。使呼和浩特成为游人向往的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体,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影响,文化历史遗迹无一不体现北方民族特有的朴实、豪放、大气的特征。有专门的蒙古语学校、歌舞艺术表演的乌兰牧旗,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服装表演等等,非常有特色。蒙古族典型的乐器马头琴奏出的悠扬乐曲,伴随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声,使人回味悠长。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呼和浩特市1997年开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主要由二级医院、高校医院、厂矿医院转型而来),社区卫生服务站125个。140个卫生服务机构中,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转型承办或延伸举办的35个,占25%;街道医院(乡镇卫生院)、医务所(室)转型的12个,占9%;防保站承办的12个,占9%;社会力量举办的74个,占5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社区居委会82%,服务覆盖人口达80%以上。

呼和浩特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1533人,其中,医生653人,护士490人,防保人员106人。平均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3名社区医生和1名防保人员。目前已培训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社区药剂人员500人。正在参加培训的全科医生47人,全科护士118人。

minmin1106(2014-12-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