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现已构筑起以乳业为核心的现代农牧业体系,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以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等三大优势产业体系。形成了以乳业、电力、电子、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化工、冶金、生物制药等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关联度和集群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神舟硅业、大陆多晶硅、中环单晶硅项目、晟纳吉、日月太阳能、维斯塔斯、大唐硅铝钛合金、中石油500万吨炼油、中海油聚甲醛和大颗粒尿素、中粮可口可乐、鲁阳陶瓷纤维生产项目、齐鲁制药、丹麦维斯塔斯集团风机制造项目、中国华能集团4.9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和引进,光伏产业、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乳业正在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同时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建成全国最大的乳业、火力发电、生物发酵、太阳能光伏产业及风力发电基地。10个各具特色的园区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集聚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示范区,“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布局基地化、生产洁净化”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乳制品业
呼和浩特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做大、做强乳业的最大优势。依靠奶源优势以及国内外巨大的市场潜力,已形成了呼市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奶牛头数、奶产量、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费量等均居全国之冠。2005年8月28日呼和浩特市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到目前为止全市乳品加工企业超过13家,乳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万人,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乳产品达30多个。2009年,奶牛存栏达到7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05.4万吨,乳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未来的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依托两大企业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和高智能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汇聚世界乳业的顶尖科技与人才,开启“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的新序幕。
电力工业
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毗邻黄河,地处准煤和晋煤交汇带,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水利资源较为充足,电力输送经济方便,发展电力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已建成大唐托电、呼市热电厂、北方金桥等电厂,总装机规模达72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已开工建设的有呼和浩特市国能发电公司(托电工业园区自备电厂)、内蒙古丰泰发电公司、和林县热电厂及大青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规模为240万千瓦。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将达1080万千瓦的托克托电厂被誉为“北方火电三峡”。
电信产业
进入21世纪,呼和浩特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原有基础上先后引进兴办了TCL移动手机、创维电子(内蒙古)有限公司、内蒙古银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入驻呼和浩特,初步形成了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主导,整机生产与配套企业相依存,软硬件产品兼有的生产格局,实现了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生物产业
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及发酵工业起步较早,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容量已接近5万立方米,建成了全国最大生物发酵基地之一。元和制药、大唐药业、华蒙金河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石药、阜丰生物科技、金达威药业、金河集团、中牧金河生物制药、升华拜克生物、欧美投资集团(内蒙古)生物发酵工业有限公司等相继入驻,蒙医蒙药产品开发进程加快,石药集团万吨青霉素项目和阿莫西林项目、华蒙金河年产两万吨饲料金霉素项目、中牧公司黄霉素预混剂项目、金达威公司维生素B12项目、升华拜克阿维菌素项目、齐鲁制药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使生物制药及发酵工业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一个支柱产业。
冶金化工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利用充足的电力资源,挖掘矿产资源潜力,发展了一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冶金化工企业。重化工业重点发展了PVC、烧碱、甲醇、炼油等,大力发展PVC及下游产品、精细化工、工程塑料等产品。随着大唐硅铝合金呼和浩特炼油厂、内蒙古天野化工公司、三联化工集团、天然气化工公司、蒙丰特钢等企业项目的完成,中国石油年产500万吨炼油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形成了精细化工、化肥及橡塑制品等关联度较高的特色产业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