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么么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民俗节庆

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呼和浩特内蒙古草原旅游节是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游交易节,1991年9月举办了第一届,以后每年的8月前后都会举行。它是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融经贸洽谈、物资交流和竞技比赛、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远比过去的那达幕大会要丰富。并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赛马场举行开幕式,邀请来自世界各国、港台及国内各界人士参加,节日隆重热烈,有摩托车队、骆驼队、马术队、武术队、安代舞、摔跤(即搏克)等表演节目,最引入注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赛,即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除了这些还有敖包祭祀,成吉思汗陵祭祀等蒙古传统祭祀活动。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

每两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一次,各旗、县乌兰牧骑均前来参加会演,而且组织专家评审,定出名次。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他们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有时与内蒙草原旅游节、内蒙那达慕大会(蒙古游戏节)同时举行,既可增添节日欢庆气氛,又为开展草原旅游事业助兴,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乌兰牧骑建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他们多为艺术院校毕业生,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艺术修养。如著名作曲家图力古尔;歌唱家牧兰、拉苏荣、朝鲁;舞蹈家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艺表演艺术家道尔吉仁钦;马头琴演奏家达日玛等。

昭君文化节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创意始于1998年。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成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进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定名为昭君文化节,主要理由有:一、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闻名海内外,史书与名人名家多有记载及评论,胡汉和亲的历史事件带来的不仅是民族团结,更有边疆与中原的交流与合作,这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二、在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业及品牌甚多,说明昭君形象有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三、弘扬民族团结,促进西部的稳定和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SECTION>地方特产

奶酪

奶酪,俗称“酪蛋子”,分生奶酪和熟奶酪两种,是蒙古族居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奶食品。

呼呼尔

呼呼尔,即鼻烟壶。牧民男子腰间常系着鼻烟壶,它既可清除鼻塞,提神醒脑,又是一种特殊的“名片”。 它的制作十分精致,形状有圆的,也有多面体的。桦树皮、骨头、细瓷、玉石、青金石、玛瑙、水晶等都是制作鼻烟壶的好材料。壶盖多用金、银、铜镶嵌的珊瑚制成。鼻烟壶上面的图饰多源于蒙古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特色。赠送和交换鼻烟壶可以使素不相识的人建立友好的兄弟关系,是表达人们爱好和平的心愿。

马奶酒

马奶酒是用鲜马奶经过发酵变酸酿制而成的一种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的饮料,是流行整个草原地区的传统饮料,最早始于秦汉时代,历史悠久,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时期的宫廷和贵族的主要饮料,相传忽必烈曾以金碗盛着马奶酒来犒劳将士们。

传统皮襄

传统皮襄是蒙古人日常盛酒、奶的容器。皮囊酒壶是精选内蒙古草原天然优良牛皮,全手工。技师将牛皮抛光(称为“光面皮囊”)或起毛(称为“毛面皮囊”),再经过几十道加工工序,精雕细琢出各种图案和各种形状,是蒙古族牧民日用品之一。本品结实耐用,粗犷的风格,适合收藏、装饰,更是外出旅游、郊游的使用良品。

minmin1106(2014-12-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