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站始建于1921年,位于京包线653公里642米处。按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按技术性质为区段站,等级为一等站。管辖东运转、西运转、客运、货运、装卸、乘务、设备检修7个车间和白塔、南店、台阁牧、攸攸板4个中间站。
车站现有职工1607人。由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等7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134人;男
职工1082人,女职工525人;在岗人数1457人,非在岗人数15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60人,占总人数的16.2%,工人技师33人,高级工人技师37人;党员692人,占43.0%。
站房面积:1.3万平方米。
2历史编辑
1921年:建成启用,名称为归绥站
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站
1991年4月28日:首列呼和浩特至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国际旅客列车在呼和浩特站开出,为中国省会(首府)首次开出往来中国以外国家首都的全年定期列车。
2012年全国主要火车站日均客流量排名以日均客流量18005人排第51位!
3业务编辑
呼和站业务特点是重点办理无调中转列车的接发和有关作业;专用线点多线长、作业量分散;卸车大于
呼和浩特站(2张)
装车作业,以排空车为主。运输收入达6亿元。运输收入日均182.2万元,其中客运97.2万元,货运85万元;发送旅客480万人次,担当着呼铁局43.2%的客运任务,旅客发送人数日均1.4万人,最高时达2万人;客货车日均办理辆数为16890辆;日均装车184.1车,卸车为198.5车;年货物发送量360万吨;日均接发列车75对;2006年共发集装箱班列189列,月均15.8列,最高时达21列。
4建设编辑
新建东站情况:2006年9月10日开工奠基。呼和浩特站站房面积1.3万平方米。设计布局由客运站房、站台风雨棚、铁路站场、高架人行平台以及站前高架公路桥、地下人行通道、停车场和客运广场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站房按最高聚集人数6000人设计,总体建筑长315米、宽80米、高45米,采用高架候车与线下出站布局方式,即“上进下出”的形式,将车站分为 高架层、站台层、出站层三个层面。车站站场设客车到发线7条,货车到发线2条、正线2条,站台4座。建设工期2年,投资估算10.2亿元。
呼和浩特站(4张)
新站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主题为“草原穹庐、展翅雄鹰、白云故乡、青色之城”作为造型立意,综合考虑功能性、系统性、前瞻性、文化性和经济性,将现代交通建筑与地域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新站建成后,将有力提升首府形象和城市品位,为全区人民出行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条件,对提高自治区中西部铁路运输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