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我国的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 “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然而我们周围的很多年轻人、嘴里哼着嘻哈舞曲,眼中盯着国外大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传统民俗却知之甚少。那些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悠久渺远的祭祀礼仪等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后继乏人难以延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境地!思虑良久,笔者觉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强大的力量来自民间,来自每一个人的心中,这是因为——
首先,保护非遗当然要靠国家的政策扶持,靠政府的大力倡导,但是光依赖这些还不够。如果每一个民间艺人都能够发自内心地维护好自己的心爱之物,保护“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一定会事半功倍。就拿笔者所在的小城来说,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由于城市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古城典雅的风貌早已被后来居上的钢筋水泥所取代。由于近年来“申遗”意识的加强,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也开始重视这块土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加强了对民间“非遗”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当一些以往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纷纷荣登各级“非遗”保护名录时,市民保护民间文化的责任感也开始空前高涨起来,许多民间艺人萌生了强烈的知识产权意识,开始左右奔走上下呼告,进行个人申报。笔者非常支持他们的这些做法,认为这绝不是单纯的追名逐利。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望者,他们真切渴盼自己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和技艺能得到广泛的肯定和认可,并代代相袭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抚慰。
其次,保护“非遗”的力量还来自于遗产周围的百姓,源自于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挚爱。我所在的小城相传是伏羲氏的故里,是易经八卦的发源地。市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公祭活动已经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活动,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祭祖大典”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去年大地震的影响,官方组织的公祭大典停办了,可是人们并没有淡忘,一些老百姓还是在初一、十五的时候给伏羲爷上香祭拜。笔者很受触动,觉得那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虔诚,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挡不住世代流传的精神理念;岁月河流的汩汩流淌,割不断薪火相传的文化血脉。
由此可见, 保护文化遗产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民间,来自于13亿国人的尊重与关爱,来自于你我他灵魂深处的最坚实的信仰。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推介和宣传之下,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关注身边的传统技艺、维护周围的文化遗产,那么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将会与我们的生命同呼吸,与祖国共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