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有创获,其影响几乎遍及各个角落,但对于任何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本文讲对武周执政时期的功与过展开讨论。
关键词:武则天 统治 酷吏 政治
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她在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魄力,无畏的胆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唐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广开言路,善纳诤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世人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高度评价。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虽然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但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得到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地位。同时她对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放纵酷吏滥杀无辜等缺点并不完全回护,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错案。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2、扩大仕途,开创殿试
首先,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不以任何借口停止贡举。其次,调整取士科目。重点发展进士科,适当发展诸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与此同时,扩大制举,缩短制举时间,扩大录取人数。为了进一步搜罗人才,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此外,武则天还采取了破格用人的办法。不论是现任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干,都可毛遂自荐,以求进用。在扩大仕途的同时,武则天也很注意对官吏的培养。为此,她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撰写《臣轨》一书,从十个方面对臣下提出要求,其中心思想是要求臣僚成为德才兼备、忠君爱民的人。
3、开发边疆,巩固边防
武则天在贞观年间国势强盛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推行前朝促进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的政策。如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西域地区大兴屯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巩固;并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了安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还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4、劝课农桑,发展农业
武则天认为:“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焉”。 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她将所撰农书《兆人本业记》发给诸州来京的朝集使,颁行天下,以境内农田状况作为奖惩官吏的标准,还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在边远地区实行屯田。除了在陇右等地区实行屯田,武则天
还注意兴修水利。她统治时期,地方水利建设蓬勃发展,仅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就有十九项水利工程,与此同时,均田制也继续得到推广。武则天还比较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光宅元年改少府监为尚方监,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治等五署;改将作监为营缮监,掌营构宫室房屋,制作砖瓦等。当时采矿业很发达。除国家开采外,亦允许私人经营。规定“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对商业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武则天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武则天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大唐国力提升,边疆稳定。武则天重视农业,国家繁荣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不可否定的历史政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