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的乌拉特草原,鲜花遍野,绿油油的草甸一直铺到天边,风吹过时草浪轻翻。呼吸着沁凉的空气,人的心情也随之放松。走入草原,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姑娘会捧起洁白的哈达,敬上醇香的马奶酒,用嘹亮的歌声,笑迎远方的来客。“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酒手把肉哦,今天喝个够……”歌中的手把肉不单是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它还凝结着蒙古族文化,传递出草原牧民对远方来客的敬重之情。
傍晚,落日的余晖映照着辽阔的草原,牧民那日格勒家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大锅早已支起,等着烹煮羊肉。为迎接远方来客,那日格勒精心挑选了一只膘肥肉嫩的小绵羊,就地宰杀好,剥了皮,洗净,去头、蹄,将整羊按各关节带骨卸成若干大块,逐个放入白开水锅内。中旗草原的羊常年吃的是具有药用价值的苜蓿和鲜嫩野葱花,喝的是无污染的山泉水,自身的膻味已解除,在烹饪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佐料,不但能保证羊肉的原汁原味,肉质还鲜而不膻、嫩而不腻,容易消化。
四十分钟大灶旺火之下,家里已经浓香四溢,硕大的铜盘热腾腾地端了上来,粉红细嫩的带骨大肉让人垂涎欲滴。主人那日格勒一手把着一大块肉,一手拿着蒙古刀,将割下的第一块肉放到来宾掌心,表达对来宾的敬重。接过主人递过的刀柄,宾客们操刀在手,或割、或撕、或剜、或剔,蘸上野韭菜调制的酱料大嚼起来。煮得半熟的肉充分保存了青草中摄取来的养分,唯有亲口尝过才能明白什么叫鲜。附着在关节处的肉更是咂摸不尽的, 想吃到可不容易,来宾们顾不得斯文,用手把着骨头两端一通狂啃,恨不能把脸贴在肉上。
肉吃得正酣,那日格勒的妻子托娅端上来一盆滚烫的羊汤,汤里飘着翠绿的野葱花,香味扑鼻,足足喝上一大碗,肌爽骨清,畅快极了。席间,奔放的蒙古族姑娘带来安代舞,小伙儿弹起悠扬的马头琴,鲜肉加美酒,轻舞伴歌声,让人意犹未尽。
依赖天然草场生长的肉羊,羊肉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部分清真食品出口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肉羊养殖、加工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