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知西安却不知距西安仅20公里的高陵,今儿个囃(ca)就谝谝高陵 。
高陵,可不是高大的陵墓,其名出自《尔雅》,从县城往西安走,必经一道高塬,名奉正塬,这塬古代就叫陵,秦孝公时就建高陵县,沿用至今。
不过高陵还真埋着皇帝,从县城去咸阳国际机场的路上,邻着高速就可以看到一个大土堆,乃汉阳陵,里面躺着汉景帝,汉景帝是西汉第四个皇帝,汉文帝的儿子,他和他爸一起创造了“文景之治”,两人都是特能攒钱的主,也特体谅百姓,又不喜欢打仗,对待匈奴是和多战少,所以汉景帝死后给汉武帝留下了花不完的钱,甚至穿钱的麻绳都烂了。汉武帝喜欢打仗,他死的时候,基本把国库的钱打光了。汉武帝这么有名,那也是文景两帝给他攒下的基业,让他有钱打仗。
不过参观汉阳陵可没多大意思,门票80元,还不含里面的小电影票,而且目前汉阳陵只是打开了陪葬坑,并没有打开地宫。
高陵境内还有个成语出处,那就是“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混,两条河在高陵马家湾乡合并,在混合处,可以看到一条明显的界限,一半清一半黄。泾渭分明出自《诗经》里“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寓意界限清楚,是非分明,这也是囃高陵人的个性吧。
去此景点的路是小路,还要穿过一个小村子就到河边,没有门票,随便看,不过界限已经不是那么清楚了,因为泾河水也混了,两条河都成了人类污染环境的牺牲品,也预示着现在人越来越没有原则性,是非不是那么分明了。
囃这有句俗话,叫泾阳的桥,高陵的塔,三原的牌楼一枝花,不如咸阳塬上的土疙瘩。这高陵的塔有名,是指位于高陵县一中院内的“三阳塔”,因其所处泾阳、咸阳、渭河之阳,因此称为三阳塔。据说始建于唐代中期,原来是昭慧寺院内塔,又被称为昭慧寺塔,明清时期修缮,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修,如今这座砖塔依然挺拔如初,进入高陵县城,老远就可以看到他那高耸的身躯。以前上学时,大门紧闭,从来没有上过塔,这次利用特殊关系爬到了塔顶,俯视高陵城全貌,也不枉做回高陵人。
这次发现操场上多了一个亭子,里面是块碑,走近一看,叫李晟碑,于是研究一番,李晟乃甘肃人,唐德宗时期的大将。唐朝也奇怪,皇帝动不动就被打出长安城,到处逃难。吐蕃打过、安史之乱逼过,还有一个叫朱泚的,也把唐德宗逼出京城跑到乾县一带去了,这李晟带兵平叛,迎回皇帝,于是被封为大将,死后葬于高陵县境内,后因渭河改道淹没陵墓,于是将碑移到县一中院内。这碑也叫三绝碑,李晟人绝,撰文的叫裴度也绝,书写的叫柳公权也绝,对于书法没有研究,既然人家叫三绝,那就绝吧。
高陵是个小县,作为西安的郊县,已经被吞并的差不多了,泾河开发区在泾渭镇,陕汽、长庆油田、兵器工业部等大企业纷纷落户,建设的比县城还大还漂亮,而县城的周围的土地已经被西安这个区那个区买断,甚至别墅都盖到了县城周围,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高陵县在可以预计的将来就要不存在了,而代之新称呼,也许是高陵区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