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城位于今江苏盱眙县的淮河岸边,唐代至明代,处于黄河与长江的漕运中心,有水陆都会的称号,管辖着江苏、安徽的大片地区。曾经是历史上淮河下游的一座重要都市,它扼守淮河两岸及南北大运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端口岸,具有突出的战略、交通和经济位置。泗州城始设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大象二年,清康熙十九年黄河夺汴入淮,泗州城遭灭顶之灾,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全城彻底被泥沙埋没。1986年以来,盱眙地方的有关部门和学者开始提出古泗州城遗址考古的课题。它是中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历史发展
古泗州城始建于1500年前。当年,隋文帝开凿洛渠,由洛阳帝宫西苑至洛口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水,经开封、商丘、灵璧、夏丘至临淮(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入淮。唐开元年间,徙泗州于临淮县。这里溯淮而上,可通濠梁、颖寿,顺淮而下,可抵淮阴、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经运河可直达长江,沿汴河西行,可抵开封、洛阳,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辎铢喧闹,是座曾经辉煌了900多年的古代港口城市。
古泗州城呈椭圆形,长1.9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共5个城门,每个城门外都有扇形的瓮城,因此形状酷似少了一只腿的乌龟。古泗州城原是汴河漕运中心,后被黄河夺汴入淮洪水淹没,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洪水淹没于洪泽湖底,现有1/10淹没在淮河水中,其绝大部分与盱眙县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古泗州城随后失踪320余年。古城的绝大部分遗址,专家估计沉埋在旗杆滩和城根滩的田园下。当地民间一直有“水母娘娘沉泗州”的传说。古泗州城淹没后,泗州迁址至现凤阳府虹县(今泗县),所以一直以来,泗县又称泗州。当地的地方戏曲被称为“泗州戏”。
泗州城不是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而是日积月累的洪水淹没,因此泗州城下的建筑根基、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张敏所长说,这是全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了三百年前的城市状况。盱眙计划将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开发古泗州城旅游资源。古泗州城遗址经过开发,可以成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考古成果
2004年以来,在江苏省文物局的支持下,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和盱眙县文化局开展了古泗州城遗址的调查勘探工作。至今,考古人员在调查区内做了近7000个探孔,并利用当地农田水沟、鱼塘等断面做探沟解剖工作,相继发现了埋藏于地下的古泗州城内、外城垣,内城垣的5座城门、1座马面,城内的东西干道和3条南北大路、流经城区的古汴河河道等,同时在汴河以西和东西向主要街道以北的范围内发现3片大型建筑区。
目前能够确认的泗州城马面遗迹仅有一处,分布于西城垣的中部偏北处,平面约呈长方形,与主城垣组合成一个“凸”字形平面结构。马面凸出部分南北长约26米,东西宽约20米,其南、西、北面砌筑石条包墙,中部填筑灰黄色夯土,与主城垣连为一体。
古汴河遗迹位于北城门西侧和香华门西侧之间,呈南北走向。河道平面呈长条形,南北分别穿越南、北城垣,河面开口东西宽约50米,开口距地表深5.5米,河内堆积之上部3.5米主要为晚期沙土沉积,钻探最深深度在11.5米以上,其中3.5米以下堆积有黑色泥炭层,含大量腐殖物;或为灰色淤积层,质地细软,内含少许贝壳、腐殖物以及少量破碎的青花瓷和宋代青白瓷等残片。
在泗州城遗址的钻探和探沟试掘过程中,出土了一批陶瓷片和砖石标本。陶瓷标本的年代最早为唐代,最晚为明末清初,与泗州城的建造及使用年代大体吻合。陶瓷片类型包括青花瓷、青白瓷、白釉瓷、青釉瓷、酱釉硬陶和红陶片等。
重要意义
盱眙古泗州城遗址是我国罕见的保存完整城市形态和结构的中古时代的城市遗存,其考古工作对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城市生活、淮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等都具有重要价值。本阶段调查勘探的最大收获是:一、通过考古学方法,较为准确地肯定了古泗州城的结构布局,为将来进一步开展泗州城考古及泗州城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础。二、古汴河河道的发现及城垣勘探中发现的早于明代的遗存,为研究古泗州城的历史变迁及唐宋时期南北大运河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今后进一步探明古泗州城的结构和古汴河与淮河结合区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三、城址范围内发现的街道遗迹、3片大型建筑区等,为今后进一步寻找泗州城内的重要建筑空间提供了工作基础。
遗址开发
古泗州城不是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而是日积月累的洪水淹没,因此泗州城下的建筑根基、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是中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了清代的城市状况,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1993年起,江苏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水下泗州城进行探测,并对照史书,确定古泗州城遗址,1999年完整探明了泗州城城墙位置的所在,除了西南一角仍淹在淮河里,泗州城90%的城址都埋藏在地下,距洪泽湖有11公里远。
2005年,江苏考古专家写出《古泗州城遗址考古钻探报告》。开发水下泗州城旅游景区,专家提出3种方案:一是四周用隔水墙阻水,透明钢化玻璃作盖罩,保留水下景观,恢复或部分恢复故城面貌,游人在其中观光;二是四周用隔水墙阻水,开挖部分街景、房屋等,上部用透明钢化玻璃作盖罩,游客只在规定的游道上通过透明盖罩观赏古泗州城;三是将街道、城楼等恢复成水下、陆上、半水淹等景观。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0554871.html
能力秀主页www.wm23.cn/dswac
微博主页www.weibo.com/wancweb
博客主页www.blog.sina.com/wacbk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